73.殿試(1 / 2)

市井人家科舉路 星梔 6840 字 2024-03-21

京城中, 季君豪滿是失意和不甘,又後悔沒有聽孟平遠的話,好好堅持自己的道, 被錦繡前程迷花了眼,聽信了那些似是而非的話, 如今得不償失。

還有幾日便是殿試, 孟平遠正在用功, 季君豪縱然有一肚子苦水要吐也不好打擾。

倒是這天快半夜了,孟平遠拎著一壺酒敲響了季君豪的房門。

“我就知道君豪兄一定沒睡, 不如陪我小酌幾杯。”說著孟平遠晃了晃手中的酒壺。

季君豪側了側身,讓他進來。

“早就想找崇文兄你暢聊一番,隻是怕耽誤你的時間。”季君豪將淩亂的桌麵收拾出來。

“這有酒無菜哪行?”

隻是這大半夜的,做飯的老媽媽早已經回家去了,他們兩個大男人又不會做飯,季君豪一拍腦袋, 想起來廚房裡還有些花生,便立馬跑去取了一碟子過來。

兩杯酒下肚, 季君豪又說起當日孟平遠勸他的事。

“崇文兄, 我現在萬分後悔當初沒有聽你的話, 現在這結果也是咎由自取, 怪不得彆人。”

雖然他心裡也知道,府試時, 他隻取得最後一名, 此次中榜的希望約等於無, 可是......

哎,說什麼都晚了。

孟平遠知道他心中的苦悶,拍了拍他的肩膀:“男子漢大丈夫, 下次再來就是了,切不可因此消磨鬥誌。”

季君豪又給二人的杯中甄滿了酒:“崇文兄,我明白,經過這次,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好改改以往內心的浮躁,接下來我也不打算再回去了,就呆在京城好好做學問。我不信三年之後我還會空手而歸。”

孟平遠倒是不意外他做出這個決定,因此也沒有很詫異,問道:“君豪兄可跟家中商量好了。”

畢竟他現在也是有家有口的人了,留在京城恐怕還需回家商量一番。不過看他沒有因此消沉,反而激昂鬥誌,孟平遠也就放心了。

季君豪一陣沉默,父母那邊應該不會反對,至於......

唉,若她願意過來就過來,不願意就在老家侍奉父母也可以。

“到時候再說吧,不管怎樣,我留下來的決心已定。”

看他說的堅決,孟平遠點點頭,繼續舉杯跟他碰杯。

幾天的時間眨眼就過,轉眼就來到殿試當天,他們所有應試的考生全部早早地就等候在保和殿外,經曆過點名核對後再進入殿中,後再經過散卷、讚拜、行禮等一係列繁瑣的程序後,才允許動筆答題。

殿試隻考策論一科,但是難度卻一點都不低,可以說,進入到殿試,就是大梁一位準官員,就要以官員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就是一個全新的階段。

說實話,對於此次殿試,他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不說最後可以將自己的名字提升很多,能保住不掉入同進士那一檔還是穩的。

原先季翰林曾跟他提過一點殿試的知識,殿試的題目一般由聖上擬定,不外乎一些跟賑災防洪又或是地動有關的題目,他來之前心中有數,因此也不似彆人慌亂,隻是拿到題目的一刻,孟平遠雙眸一縮,竟不是他預想的那些。

想不到這次出題聖上竟然直指稅收。

此時他不由得想起季翰林曾經說過的話,聖上有意削弱世家門閥的力量,因此登基這幾年,大力提拔一些出身普通的官員。

從這道題目中就可以窺見這位年輕帝王的雄圖壯誌。

大梁的稅收主要分為三塊,商稅、地稅、人稅。

這商稅顧名思義就是商賈往來、經商買賣所繳納的稅款。

凡是在大梁境內,開店鋪做生意都需要在當地的衙門統一登記、統一納稅。

地稅自然也很好理解,就是田地賦稅,耕種的百姓就按照自家土地的麵積大小交稅。

可以說商稅和田稅是大梁最重要的兩項稅收,支撐起大梁國庫支出的五分之四。

最後一種人稅,意思就是人頭稅,不過這種人頭稅不是人人都有,隻有年滿十六周歲的男子才需要繳納。

這種稅的隨意性較大,你可以繳納金銀、糧食、棉帛來抵稅,也可以通過參加徭役、征兵來抵稅,最後一種就是像孟平遠之前那樣考上秀才,這人稅也是可以抵免的。

另外就是其他的一些零星稅收,各地管理不一,並沒有統一的征稅製度,一般看地方的財政,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題目仔細研讀了兩遍,拿起筆卻怎麼也下不了筆,孟平遠不著痕跡的朝斜前方看了看,已經有不少人麵露難色。

這個題目好些,也不好寫。

好寫是因為你隻要是讀書人,對大梁的稅收製度就會有所了解,又成功走到殿試,水平肯定還是有一點的,怎麼也能寫出來點自己的見解。

難寫是因為這個題目太敏感了,俗話說君心難測,大部分人都搞不準,皇帝出了這道題,到底是想讓他們怎麼回答?

是對現行的稅收製度談一些自己的見解,然後大加誇讚還是點出弊端。

這可得考慮清楚了,一著不慎,觸怒了皇上的逆鱗,耽誤的可是自己一輩子的前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