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殿試(2 / 2)

市井人家科舉路 星梔 6840 字 2024-03-21

一半人在猶豫從哪個角度寫,另一半人卻已經猜出了皇上出這道題的用意,聖上一定是想讓他們各抒己見,最後能直戳目前稅收製度的要害點。

隻是知道是一回事,寫出來又是一回事。

稅收不是皇上一個人的事,是關乎到天下萬千百姓的事,更是傷及到世家利益的事情。

這些人不敢輕易動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孟平遠想他這麼多年讀書考試,為的是報效國家,如果能為這天下的百姓做一點事,那麼他辛苦走到這裡也就值得。

想到這裡,孟平遠不再猶豫,沾了沾墨汁,下筆寫起字來。

很快,他進入到狀態中,就不受外界打擾了,寫心中所想,洋洋灑灑,白紙上已經出現好幾行俊秀的小楷。

殿內是時不時能聽到幾聲歎息,直到外麵突然高聲唱道:“皇上駕到——”

太監總管高昂尖利的聲音瞬間讓殿中的眾人都一起停下了筆,跪在地上,迎接聖駕。

孟平遠也跪在人群中,不敢抬頭,直到片刻後,一句平身傳來,他才跟著大家一起站起來。

啟德帝坐在龍椅上,望著地下這一屆的進士們,大手一揮:“繼續作答。”

隨著太監總管的一聲重複,眾人才又紛紛拿起筆來。

若說剛剛殿中的氣氛還算是輕鬆,此刻就是高壓了,皇帝就坐在上麵靜靜地注視著他們,靠後麵的人還好,靠前麵的人可就緊張了。

而孟平遠恰巧就被分在了第一排,他甚至覺得自己現在隻要一抬頭,就能對上皇帝的目光,甚至偶爾還能感覺到有一道威嚴的目光輕飄飄的落在自己身上,又很快移走。

孟平遠定了定心神,儘量讓自己不受影響,深呼吸兩口氣,又繼續執筆寫字。

而坐上上首的啟德帝心中也是著急,這一次他之所以力排眾議,擬定了這個題目,就是想在這一屆進士中能選拔出幾個真正敢說真話、做實事的人出來。

大梁的天下就是大梁的天下,是他的天下,而不是王、李、崔、鄭的天下。

現如今,朝廷裡,人才皆出自世家,財皆落入世家的口袋,導致國庫空虛,政令更是無法有效上傳下達,長此以往下去,朝廷危矣,國家危矣。

這些世家的毒瘤,將來他會一個一個慢慢處理掉。

希望底下的這些人不要讓他失望吧。

殿試出來之後,像孟平遠他們這些原本名次就很低的人大都無所謂,反正都是墊底的,能往上搏一搏自然最好,甚至文章能給皇上留下印象,以後前途自然沒的說,但是情況最壞也就是保持現有的名次水平,大家都能接受。

那些角逐一榜三名和二榜前十名的卻都有些忐忑了。

能拿到這個名次的人基本就是進入翰林院的內定人選,將來分配官職時,不用離開京城了。所以名次哪怕是下降一名,影響都是很大的。

而那些同進士就更無所謂了,反正他們這些人中大部分都要是要去外地為官的,無外乎有背景的先挑個好地方,沒有背景的就去個艱苦些的地方。

殿試這一天晚上,啟德帝連奏折都沒看,他不假人手,一張一張試卷進行圈閱,生怕錯失了人才。

當然其中有些人的試卷他隻是隨便掃了幾眼就扔到了一邊,這些人到最終確定名次的時候,想來都不會太高。

通篇的廢話假話空話,根本不從實際出發,這樣的人就是將來當上了官,也就是一個毫無建樹混日子的混官。

有些人則是有些想法,但是提出來的對策都太過幼稚,書生氣太濃,這些人將來倒是可以加以培養。

剩下的十來張試卷,是入了啟德帝的眼的。

他翻開其中一張試卷,上麵的名字他覺得有些熟悉,像是在哪聽過一樣,想到這裡,他皺起眉頭,努力回憶,片刻後就記起來孟平遠這個名字曾在季翰林給他的折子裡提起過,當時廣陽府災民的事情,這個年輕人似乎是任勞任怨,出了力的,還提出過不少的好主意。

啟德帝瞬間來了興趣,將他是試卷抽出來,從頭往下看去。

啟德帝的眼神越來越亮,蹭的一下,從龍椅上站起來,嘴裡叫道:“季愛卿沒有騙我,這個孟平遠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旁邊服侍的太監總管被嚇了一跳,趕緊用眼神示意隨侍在一旁的翰林院的竇大人。

“竇愛卿,你且看看這篇策論寫的怎麼樣?”

竇大人雙手接過,看過之後忍不住讚道:“妙啊,皇上,我敢說,光這份膽識和魄力就已經超過了今日早朝的半數官員,雖說有些細節方麵還有些瑕疵,可是能在殿試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寫出一樣一篇文章來,可見這個人平日裡不是個隻會悶頭讀書的。懂變通,不迂腐。”

若是平日裡隻知道讀些孔孟之道,不加以思考,是斷斷不會寫出這樣條理清晰,頭頭是道的文章的。

他敢說,就是叫戶部的那些大人們來,一時間也想不出這麼齊全的對策,有理有據,切實可行。

他拱手笑著說:“恭喜聖上,喜得人才。”

“愛卿,你再看看這幾篇,寫的都不錯,依你看,這最後的名次該怎麼定啊?”

啟德帝看了看,孟平遠會試才得了二榜靠後的名次,而其他幾篇他認為寫的不錯的策論得的名次也都是平平,就沒有前二十名之內的。

他在心中冷哼一聲,這幫主考官都是酒囊飯袋,要是沒有殿試,這等大好人才都埋沒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