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文明之所以能吊打遊牧文明,從來都是科技上碾壓才辦得到。漢朝就不用說了,用鐵器對上青銅器,匈奴被打跑了。唐朝的陌刀,弓弩等武器,精良程度不是突厥、高句麗能比的,所以都打贏了。但是到了宋朝呢?武器方麵,有大量漢民的契丹就不說了,連西夏,甚至後來的金國,都在武器上也能和宋朝平起平坐。再加上宋朝沒有多少戰馬,在騎兵為王的時代上,宋朝注定是無法贏得戰略上的勝利的。要不是宋朝還有個黑科技——“神臂弩”,估計真的就被吊打了。
“不過,即便沒有技能,這個黑、火藥的配比,還是能弄出來的……”
任誰都想不到,上一秒張正書還在打著種田種地的主意,下一秒張正書已經聯想到科技樹上麵去了,還要放出一個能屠戮無數生命的惡魔。要是被身旁的管家張通知道的話,肯定會認為——小官人真的是被人打傻了,而且成了瘋子。
不過,就算是現在,管家張通也不覺得張正書有多正常,甚至覺得他很敗家。
“小官人,你這就虧了啊!”
麵對這樣一個敗家子,管家張通能怎麼辦呢?隻能抱怨兩句了,反正“大桶張家”以後都是張小官人的了,揮霍不是常事嗎?看看,張根富年輕時,在青樓為買行首一笑,豪擲千金也是常事。相比較來說,張正書這點揮霍,就根本不算什麼了。
但問題是,對那些泥腿子這般好,管家張通心中還是有膈應的,覺得十分不爽。
“虧?什麼虧了?”
張正書還沒從攀科技樹的設想中回過神來,隨口反問了一句。
“小官人,你算算這筆帳啊,種甚麼,這千畝田地,一月能入幾錢?那些佃戶,你給如此高的工錢,這還不虧?”管家張通算過了這筆帳,心疼地說道,“千畝田地,一年收入不過五千餘貫,除去夏秋兩稅,加耗,隻餘三千餘貫。折合一月,不過二百五十貫錢。若是一戶佃戶有三、四人上工,豈不是要給六、七貫?這豈能不虧?”
不得不說,管家張通的計算還是很好的,按照他的這個計算,張正書這做法不但沒有賺頭,反而要虧很多錢。
怪不得那些佃戶火急火燎要重新簽租契了,擺明了是要占便宜啊!
但是,現在說誰占誰的便宜,還太早了點。
租契上寫明了,如果有出工不出力的行為,則酌情扣減工酬,甚至隻是“忙時”,才另外雇人的。真正做工的,也不過是那四、五十個青壯罷了。當然,若日後張正書鼓搞出了水力紡織機,這個租契就很有用了。
起碼,不用張榜,都能找到不少婦女來紡織廠做工。
彆人不知道,張正書卻是知道的,現在的棉,可是能和絲綢平起平坐的布料,甚至在冬天的時候,汴梁城中的豪奢之戶,以穿棉衣為榮。如果張正書紡織出的棉料,再弄個成衣廠,做成一件件成衣,那利潤……嘖嘖嘖,是種田的十倍,甚至百倍!
這樣看的話,給這樣的工錢不帶不虧,反而大賺特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