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增加這麼多呢?張正書想了想,估計是因為他做的這個灌溉係統能灌溉這兩千多畝田地吧?更加神奇的是,張正書的經驗值,還在緩慢地增加著,這讓他有點喜出望外了。
“難道做農具,也能增加經驗值嗎?那何必種田呢,大肆修建灌溉係統就行了嘛!”
當然,這個隻是張正書想想而已,基本付諸不了行動的。
彆的不說,單單是這木料和工錢,就已經很讓人咂舌了。足足幾百貫錢的投資,要把整個開封府都裝上這灌溉係統,就算是“大桶張家”也負擔不起啊!當然了,如果把張家的十萬頃土地都裝上這個灌溉係統,還勉強能行,隻是這樣一來,張家的家產可能會縮水一半。
“回去跟那便宜老爹商量一下,起碼要弄十個這樣的灌溉係統才行……”
張正書發現了,如果隻是這樣一個灌溉係統,大概是一個小時增加一點經驗值。如果有十個這樣的灌溉係統,那日夜不停的增加經驗,積少成多之下也是很可觀的。隻是,一個灌溉係統就要幾百貫錢了,十個豈不是要幾千貫錢?也不知道那便宜老爹會不會答應……
結果,還沒等到張正書開口,管家張通就說道:“小官人,既然如此好用,何不造多幾架水車呢?”
張正書大喜過望:“通叔你也是這般想的?”
“當然不必全都造,可是用料不多的翻車,是可以造幾架的嘛!”
管家張通雖然是“大桶張家”的老人了,可他摳摳縮縮的性子,卻還是依舊未改。但他也不傻啊,自然看得明白這灌溉係統的意義所在。彆的不說,就拿那個翻車來說,經過張正書的再設計,可比之前的好用多了,而且還能抽水、排澇,性價比極高。
隻是,這不太符合張正書的期望。要知道,翻車隻能靠人力驅動,不符合張正書的期望啊!
“通叔,要造就造筒車,不管怎麼樣都能灌溉,翻車呢,隨便弄兩個就好了。”
張正書看似輕描淡寫的,其實已經有點緊張了,這可是關係到經驗值的增長啊!
“小官人說得極是,隻是這麼多筒車,所需錢銀太多,我需要向官人稟告一番……”管家張通還是很小心謹慎的,以往沒有那什麼筒車,不一樣能種糧食嗎?花那麼多錢給那些泥腿子,值不值得還兩說呢。
張正書也無奈,這才是中國人的本性,即便看到了實利,也要算計一番,看是不是真的劃算。畢竟地主老財,也是祖上摳摳縮縮,才積攢下來的家業,最是忌諱大手大腳花錢了。他們堅信,把金錢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最多,就是拿錢換置成田地。因為田地能生產糧食啊,隻要能種出點什麼,就絕不會虧了。
這也是為什麼北宋會有“錢荒”,真的是沒錢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