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城隍廟,是前朝的城隍廟,現在已經成了乞丐的聚集地了。
破落的城隍廟,年久失修,甚至連匾額都找不到了。
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在不大不小的城隍廟中,但凡是有片瓦遮頭的地方,都蜷縮著幾個乞丐。
曾瑾菡哪裡來過這種地方,觸目之下,皆是心驚膽跳的情景。舉目望去,都是些老弱病殘,甚至還有幾個咳嗽著的。“他們……他們好生可憐啊……”曾瑾菡拉著張正書的衣袖,小心翼翼地避開了一個個乞丐,低聲說道。
張正書也是感慨,他穿越了這麼久,確實沒看過宋朝還有這麼慘的人。這些老弱病殘,幾乎全靠乞討為生。如果實在熬不過的,也就默默的死去,然後被拉到亂葬崗,就地掩埋了。若是好運的,熬到宋徽宗登基,居養院在十月份後會收容街上的乞丐,倒也能過個平安的冬天。
不過,現在的冬天,可沒有這麼好的待遇。所以,時常會在汴梁城下起大雪的時候,在清早就發現有不少乞丐凍斃在了街頭。曾瑾菡是看不到這種場麵的,因為在冬天的時候,都在家圍著火爐烤火呢,哪裡會出門挨凍?
張正書點了點頭,說道:“這些都是作孽啊……”
彆看宋朝表麵繁華安定,其實背地裡不知道有多少洶湧的暗流。比如,時常發生的饑饉,讓流民大大增加,乞丐也多得數不過來。一開始,張正書還以為“丐幫”隻是金庸老爺子胡說亂謅的一個幫派,但事實上這時候的宋朝,已經出現“丐幫”了。在汴梁城的鬨市上,丐幫已經頗具規模,而且有了自己的行事規矩。
這時的丐幫幫主被稱為團頭,下麵有著眾多的乞丐。所有乞丐討要來的東西,都得交給幫主,由他來進行統一分配。如果遇到雨雪天氣,無法出外乞討,丐幫幫主就要想辦法熬一些稀粥給下麵的乞丐吃了解決溫飽,來養活他們。所有的衣物也是由丐幫幫主統一調撥,可以說丐幫幫主就是這些乞丐的大管家,吃喝拉撒全由他負責,當然所有的錢財也有他一手掌管。
丐幫的幫規很嚴,如果觸犯了將受到嚴厲的懲罰,因此一般弟子都不敢輕易違反。其實在這時候,丐幫弟子如果跟著丐幫,跟著團頭好好地混,安安心心的討飯做事,倒也可以混個溫飽,所以並不覺得做丐幫弟子有什麼不好。
但是,在這城隍廟裡的,卻是連丐幫都不收的人,因為他們太孱弱了。
真正的丐幫,躲在“無憂洞”裡,而這些老弱病殘,隻能蜷縮在這破爛的城隍廟裡,艱難度日。
突然間,張正書覺得這很諷刺。
北宋的人口暴漲,卻沒有足夠的糧食來養活百姓。所以朝廷拚命想打西夏,想拿到河套,可偏生西夏又打不下來。如此循環往複,宋朝被自己的愚蠢給拖死了。或者說,因為文官一直在扯著後腿,怕武人得勢,才導致現在這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