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閒漢(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139 字 2024-03-21

張正書自然不知道,他的一份小報,影響力居然這麼大,讓當今官家趙煦都出動了“皇城司”。

現在的張正書,還在改著報紙呢。增多了一則葉衙內的風流韻事,張正書可以預見,這一期的銷量也是不錯的。因為,張正書借鑒了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的寫法,隻不過把西門大官人換成了葉衙內罷了。

“刻印了嗎?”

張正書見到剛剛從“勤卷堂”回來的趙鼎,順口問了一句。

“已經在雕版了,小官人。”趙鼎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他自從加入報社後,世界觀已經改變了很多。就拿這一期報紙來說,最後一個版麵的“地圓說”,已經把他的世界觀給顛覆了。而這,也是張正書的目的,他要給宋朝注入科學的基因。這時候,大宋的科技還是在世界頂端的,隻不過已經領先不了多少了。

其實,這也是尊儒的弊端之一。

沒有一個學說比儒家更渴望穩定了,他們居然還想效法三代之治,回到那種淳樸的年代。儒士們對穩定的渴望,已經超越了一切。富國強兵,看起來很重要,但如果國家穩定,那還要什麼富國強兵啊?

事實上,儒家一直沒變過,或者說大部分儒者還是喜歡高談闊論,卻根本不講究什麼實事求是。便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晏嬰對孔子的評價,還是可以用來評價當今的士大夫,幾乎如出一轍:“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為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

而大宋的變革者,都是披著儒皮的法家,外儒內法才是他們的真麵目。看看王安石追求的富國強兵就知道了,雖然失敗了,但起碼在西軍的建設上,卻是成功的。可以說,宋朝西北軍鎮是王安石變法的“特區”,西軍擁有了獨立的指揮權與統兵權,士卒的作戰素質和將領素質也隨著變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終於漸漸扭轉了大宋在宋夏戰爭裡的被動局麵,並為宋朝打造出一支難得的精銳之師。可其他儒者呢,像司馬光,甚至荒唐到把已收複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割讓給西夏,以偷安一時。從道德層麵講,司馬光無法挑剔,但是他的執政思想,卻給了宋朝最沉重的打擊,從這裡足以可見宋朝儒者的固步自封和外忍內殘了!

想想看,有這麼一個已經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的上層,還竭力打壓除農園醫卜水利物候之外的“奇技淫巧”,這樣科學技術還能前進到哪裡?天天在嘴上說著三代之治,鼓吹著三王五帝,崇古崇到不行,認為今人怎麼都比不上古代聖賢。不得不說,有些士大夫真的很天真,甚至到了這時候,“複井田”之類的論調還很有市場,諷不諷刺?

沒辦法了,張正書隻能“曲線救國”,通過對天地大道的思考,從而達到“格物致知”的境界,然後再倡導“君子馭器”,或許能為科學技術取得一定話語權,給中國的科技留下一顆種子。

“希望,有點用吧!”

張正書已經決定了,下一期,他要宣揚阿拉伯數字,用數學促進科學的發展。數學,是科學之王,

隻是張正書覺得有點蛋疼的是,居然還是沒有一個人願意在報紙上打廣告,這就有點鬱悶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