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降低了征稅標準,樊樓承擔的酒稅還是很重。
再加上宋人喜歡獵奇,樊樓的酒雖然經典,但喝多了也就那樣,所以樊樓現在已經算是進退兩難了。
張正書相信,隻要說到賣酒,樊樓店主肯定會趕來的。
這“閒漢”尋思了一下,然後才說道:“小官人,你且在這裡候著,小的去去就回。”
張正書點了點頭,說道:“快去快回!”
看著那“閒漢”離去後,張正書便在樊樓的大廳裡坐下了。
這樊樓有多大呢?看看布置就知道了。
二樓三樓處都是些酒閣子,每一層都足足有七八十間之多,中間還有通廊到另一棟樓裡,五座樓連在一起,這麼多房間也在情理之中了。下麵的大廳,也是連在一起的,散鋪著百來張桌子,這些桌子其實更多的功效,是來看歌伎表演的。中間有一個舞台,這倒很像後世的酒樓了——或者說,後世酒樓玩的東西,在宋朝已經開始玩了。
隻見期間,一桌兩三人,觥籌交錯,十分熱鬨。為何沒有大桌?這是因為宋朝怕百姓聚眾飲酒後造反,便明令禁止聚眾飲酒了。要想聚眾飲酒,還得辦宴席的時候。
趙鼎何時來過這地方?於是東張西望,看到什麼都覺得新奇。
這時候,已經有小廝把酒器端上來了。這時候,宋朝的風氣逐漸開始奢侈了起來,這小廝便是看到隻有兩個客人,也端來了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隻,水菜碗三五隻。更稀奇的是,這些碗筷都是銀製的,足足用銀近百兩了。
樊樓也外包宴席,甚至碗筷也是送到家的。彆懷疑,不是瓷碗,而是銀碗!樊樓也不怕你貪墨了,一來是宋人還沒無恥到這種地步,二來這能向樊樓購置酒席的,肯定是非富即貴之家,哪裡會缺幾個銀碗?三來,樊樓的店主還是頗有勢力的,也不怕你貪墨了,因為每次酒席前都簽了契約,注明有碗筷多少副。少一副的話,不好意思,你要賠償了。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樊樓之所以能做這麼大,還是有點門道的。
“兩位客官,要吃些甚麼?”
這時候,一個“行菜”前來詢問。
張正書也不是第一次來酒樓了,笑道:“今個有什麼好吃的菜?”
要知道,宋朝這時候還沒有菜譜,每天店裡有什麼菜,沒什麼菜,主推什麼特色菜,這“行菜”要在腦子裡記住才行。當然這“行菜”還要有點眼力,要看客人報菜,像張正書這樣的富家子,就要儘量報些昂貴的菜肴,不然人家覺得品位低,下次就不來了。像窮酸秀才,就儘量報些便宜的菜,不然人家被宰到怕了,也不會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