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非君子也(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180 字 2024-03-21

張正書氣定神閒的,一字不差的把《尚書·康誥》給背了出來,驚得教諭都刮目相看了。

要知道,這《尚書·康誥》可是《尚書》裡的大篇目,字數多不說,其義也難明。這也是中國文化的高深之處了,入門殊是不易,因為中國的學說,甚至中國的文字,全都是為精英準備的。就拿這縣學來說吧,為什麼有的人學了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沒有寸進?因為這種教育,一開始就相當於初中的內容了,不僅有語文,還有政治,曆史等等的科目,夾雜在一起,融彙成經書典籍,不是聰明人,根本無從學起。

朱逸文這種草包就不說了,要不是張正書從後世穿越而來,他估計也是一頭霧水——現在也依舊是一頭霧水,弄不清楚裡麵的含義。

不過沒關係,按照係統給出的提示來念,終歸是沒有錯的。

見張正書就要逃脫教諭的懲罰,最急的還是朱逸文,他不學無術倒也罷了,拉人下水的手段卻是層出不窮的。張正書看著他的動作,就知道他要做什麼了。這種事,他在縣學裡已經做過不少次。

“真是蠢材啊!”

張正書心道,如果是聰明人的話,豈會讓自己陷入囫圇之中?肯定是既陷害了彆人,自己又安然無事,甚至對方還要感激自己,這才是完美的陷害啊!這蠢材,隻會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招數,蠢不可耐!

“先生,我聽聞這學書不知義,即是無用也。便是把《尚書》倒背如流,無法理解其義,也是做不得文章的……”朱逸文如今的手段,倒也高明了一些。如果是以往,他怕是不會想到這一層的。

教諭也點了點頭,手中拿著戒尺,搖頭晃腦地說道:“讀書豈能不知義?張正書,你且說說這《尚書·康誥》的真義罷!”

如果是一般人,說不定就會中套了。

《尚書》的真義,難道是問《尚書》怎麼解嗎?這麼一想的話,嗬嗬,你就中大獎了。就好比女人表麵說沒事,如果你真的以為她沒事,那你可能就踩中地雷了。一樣的道理,問你《尚書》的真義,其實就是問你用王學怎麼解答《尚書》,其實就是考你《尚書義》的內容。這跟後世的政治題是一樣一樣的,陷阱很多,你以為隻是題麵上的意思?錯了,出題人不過是想考你怎麼用哲學的方法來解答而已!如果你扯一大堆都沒扯到哲學,行了,這道題你零分。

張正書是穿越者啊,經過了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對於這種“陷阱”題,他是再熟悉不過了。要是換了那個不學無術的倒黴蛋,肯定是扯半天挨不著邊際的。心下大定的張正書,從容不迫地看著係統給出的《尚書義》,慢慢念了起來:“……人有小罪,非過眚也,惟終成其惡,非詿誤也,乃惟自作不善,原其情乃惟不以爾為典式也,是人當殺之無赦。乃有大罪,非能終成其惡也,乃惟過眚,原其情乃惟適爾,非敢不以爾為典式也。是人當赦之,不可殺。信如此言,周公虐刑殺非死罪,且敎康叔以人之向背,以為喜怒而出入其生死也。法當死原情,以生之可也。法不當死,而原情以殺之可乎?情之輕重,寄於有司之手,則人人可殺矣。雖大無道嗜殺人之君,不立此法……”

又是一大段《尚書義》“背”下來,讓教諭欣慰不已,而朱逸文則目光呆滯,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孺子可教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