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技校的原因,還有一個。
就是張正書知道,趙煦很快就會從錢監那裡把鑄錢的工匠交付給他了。這些工匠,雖然隻是會鑄錢,但是在張正書手裡,他們卻堪比大殺器。能鑄銅的工匠,豈不會鑄鐵?鋼鐵的技術,永遠是衡量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因素。後世中國科技趕不上米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材料不過關。材料不過關,也包括鋼鐵技術達不到米國那種程度,於是很多東西都造不出來。
工業技術能彎道超車,那是因為有路可循。可材料科技,卻是半分來不得假的。一項材料的誕生,起碼要經過好幾百次的實驗,甚至上千次,上萬次的實驗才能得出的數據。然後投入商用,還得幾年,甚至會因為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棄。材料技術的攀爬如此艱難,也怪不得後世中國進展如此緩慢了——此乃非戰之罪啊!
誰讓中國被耽擱了數百年呢?
自從南宋被元滅掉之後,中國上升的勢頭被戛然而止。要知道,在宋以前,中國的科技是遙遙領先世界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國不僅被追上,反而還被趕超了。這種中世紀的輝煌,在北方的鐵騎踐踏下蕩然無存,堅決不肯同化,試圖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來統治中國的蒙古貴族立刻就使中國社會向市場經濟資本主義邁進的步伐停滯,甚至倒退回到了奴隸社會。
近百年後,雖然漢族起義者又奪回了國家政權,但朱元璋卻錯誤的大開曆史的倒車,將中國社會重新送回到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之中去,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英國人的戰艦開進珠江口。而正是因為鐵騎的野蠻征服,踐踏和破壞,幾千年的積累所剩無幾!
可能是因為中國太過無敵,所以才“自暴自棄”?
屁,張正書是知道的,這都是因為統治者的短視,也是因為儒家走入死胡同後自己做的孽!
事實證明了,嘴炮隻能誤國,而科技才能興國!
建立一個技校,其實張正書早就在籌備了,地址還是選擇在李家村,而且在紡織工廠的旁邊,隻不過隔著一個三用磨坊罷了。這塊地,也是張正書花錢買下來的。按理說,河邊的荒地,既不肥沃,也不是很平坦,連開墾的價值都沒,是不會有人要的。偏生張正書買了下來,還加固了河提。
李家村的人,都道張小官人是被打傻了,才會做這種吃虧的事來。
然而,張正書卻有自己的打算。
辦一個技校,哪裡能沒有工業母機——車床?雖然張正書沒有能力造出車床來,但科技都是由人創造的嘛,終有一日會造出來的。所以,車床的動力由水來驅動是最好不過的,技校設在汴河旁,也是最合適不過的事了。
最麻煩的,不過是黃河決堤一事。這時候的黃河,遠不似後世那般溫順。因為上遊水土流失太嚴重,一下暴雨,就會河水猛漲,直有沛莫能禦之勢。汴河是黃河的支流,黃河一旦決堤,汴河是也是難以幸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