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張正書知道王慶心中所想,肯定會苦笑。後世太祖說得好啊,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不管是什麼組織,哪怕是皇城司內部也好,也是有很多小山頭的。這王慶是皇城司裡官職最高的,但也並非能統領全局。在皇城司裡,起碼有九個人和他分享權柄。隻不過王慶深得趙煦信任,畢竟是先前太子東宮的老人,聖眷自然比其他人多一些了。於是,王慶嫉妒張正書,也在情理之中的。
“小官人,小官人,那些官差沒有為難你罷?”
等張正書走出書房之後,鄭時弼和來財等人,紛紛圍了上來,關切地問道。
“大家莫要慌,沒事的。”張正書開始穩定軍心了,“那人確實是官差無疑,而且也是皇城司,來照例問話的。明日,我要與他們出去公乾,恐怕一時半會回轉不了。來財,你回去通知我爹娘,鄭老,麻煩你統領報社全局了。趙鼎,若是明日曾主編來到報社,你如實相報就是了。”
囑咐完眾人之後,張正書才揮退了他們,獨自一人留在院中,開始思慮著接下來怎麼辦。
他不是不知道,被皇帝盯上了,那肯定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他知道《京華報》確實能上達天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施政了。憂的是,張正書接下來要搞些手腳,也很不方便了。比如說要鼓吹戰爭,就不能通過《京華報》,隻能是發行小報。可是皇城司把他盯得死死的,小報一出街,就知道幕後之人是他了。這讓張正書怎麼隱藏起來呢?
“唉,早知道就先隱蔽起來,把彆人推上主編的位置了。還是朱元璋那套有用啊,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我就是太操之過急了……”張正書知道,現在他的安全已經沒辦法保證了。皇城司裡麵,難保不會有朝廷大員的眼線。他的個人信息,也難保不會被泄漏。他進入了趙煦的視界,其實就等於進入了朝堂的視界了。
就算皇城司是鐵板一塊,隻要那些朝廷大員想知道張正書是誰,也可以打聽出來的。
“失策,失策,我就應該躲在幕後的……”
張正書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自己還是太年輕了,什麼都想著要快,然而卻忘了欲速則不達。”
轉念一想,張正書又覺得這事其實也不算太糟糕。“雖然被趙煦盯上了,但我卻能利用他是皇帝的身份,推廣一些東西。比如蒸餾技術,就是很好的。要是在提點他一句,說宋朝的火藥還能再改進,是不是就能增強一下宋朝軍隊的戰鬥力,稍稍扭轉一下曆史?”
不過,張正書還是有點猶豫的,因為他不確定趙煦會重視火藥技術。
有時候先知的痛苦就是這樣,領先半步是天才,領先一步是瘋子。更何況,張正書是知道曆史進程的,火藥技術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會占據越來越重的比例。如果可以,張正書還想著給大宋造炮呢!可惜,宋朝的冶鐵技術不過關——不是不過關,而是中國的冶煉技術,其實隻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已。再加上中國鐵礦的質量低下,冶煉出來的鐵大多是生鐵。哪怕是有鋼,也隻是百煉成鋼,而且隻是包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