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個問題幾乎是無解的……”張正書歎了口氣,心道:“但也不算是無可救藥,像清朝那種完完全全杜絕‘奇技淫巧’,那才是無可救藥。嗯,誘之以利這個計劃,還是得進行。成立銀行後,拿出一部分利潤,鼓勵科技發明。發明東西都能掙大錢,估計中國立馬多出很多愛迪生來……”
張正書知道,中國人的聰明是毋庸置疑的,可惜都喜歡放在做官上。即便是對發明,對科技有興趣的官,也隻是把科技當成消遣罷了。像記錄活字印刷術,建議大批製造“神臂弩”的科學家沈括,還有製成了水運儀象台的蘇頌,被中國古建築界所供奉的祖師爺李誡,寫下《洗冤集錄》,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的宋慈等等科學家,其實都是當官的。
可想而知,當人才都跑去當官了,那這個國家其實已經沒有前途了。
事實上也驗證了張正書的想法,國家真正的棟梁,其實不是那些當官的,而是工匠農民等人靈光一閃,在閃閃發光的文明河流中拾取到的一個貝殼。這個貝殼,名為創新,也叫發明。
發明,有被動的發明,也有主動發明。但很可惜,中國的發明,大多都是被動發明。像火藥,原先是道士煉丹無意中發明的;硫酸也是煉丹時候發現的,隻不過還是硫酸銅沒有提純而已。當然,也有主動發明,比如蔡倫造紙,畢昇改進印刷術等等。
但是,張正書覺得還不夠,需要有些刺激才行。這個刺激,自然是金錢了。很多發明者,並沒能利用發明賺錢,甚至還窮困潦倒。這種情況下,哪裡還顧得上發明?金錢上的支助是必然的,但張正書也不是白支助,是要利用這個發明賺錢的。
一時間張正書想了很多,一陣清風拂過,張正書回過神來,苦笑一聲,自嘲道:“想那麼多乾嘛,明天的那一關,還不知道能不能過呢……”
皇城司,一聽就知道是不好惹的。
偏生趙煦讓這夥人盯住了自己,就好像給張正書上了一個枷鎖一樣。
現在張正書滿腦子都在想,趙煦到底想乾什麼?
“小官人,喝碗薑湯壓壓驚罷!”
這時候,一個溫婉的聲音傳來。
張正書一聽,有點詫異地扭頭看了一下,居然是鄭月娥。
“她怎麼……”張正書也不是瞎子,自然看得出鄭月娥的心意。但他救人,並非是為了貪圖美色的啊!這就尷尬了,那張正書要怎麼麵對鄭月娥呢?無奈何,隻能接過了這碗薑湯,張正書笑道:“不過是皇城司罷了,也不用太過擔心。”
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安慰鄭月娥,沒事的,不用這麼為張正書著想。
鄭月娥也明白了過來,低著頭說道:“小官人是好人,好人自有好報……”
張正書接過了碗,問道:“聽聞這段時間,都是你在幫你爹爹記錄賬本?”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