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和官員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摩擦也不少。皇城司作為隻聽命於皇帝的特務監察機構,本身就受到官僚集團忌憚,恨不得一下子將皇城司打倒。再加上親從官、親事官狂行悖法、紀律廢弛,皇城司的風評並不算好。
其實,不論哪一朝哪一代都是這樣的,明朝也不見得官僚們和錦衣衛,東、西廠的關係有多好,甚至可能是皇帝故意造成的局麵。
誰要是小看了皇帝平衡勢力的手段,那他肯定是要吃虧的。哪怕是幾歲就登基的趙煦,也有個高太後在給他做榜樣。帝王心術這個東西,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耳提麵命,隻要皇帝不蠢,稍稍一琢磨,就能在極度的不安全感之下做出類似的決定。隻不過帝王心術有高有低,高明的帝王心術不僅可以讓文武對立,還能促使他們互相為國家利益而競爭;低劣的帝王心術,隻會破壞朝堂氣氛,形成黨爭,內耗國力。
最無奈的事情就是,明知道皇帝對你使了帝王心術,你卻毫無辦法。
畢竟張正書不是政治鬥爭的高手,他也沒有資本,沒有能力去反抗。這也是為什麼張正書要思考退路的原因了,這種不安全感不隻是皇帝會有啊,屁民的不安全感更甚!
“怪不得曆史上那麼多忠臣良將最後沒啥好下場,原來是多疑的帝王把他們的好心當成驢肝肺……”
張正書吃著肉餅,喝著稀飯,心中很是不忿地想著。要知道,他站在曆史製高點上指出大宋要攻擊的敵人不是西夏而是南邊,卻被趙煦惦記上了。這種事情擱在誰身上都覺得不太好受,更何況是張正書這樣沒有忠君思想的穿越者,那就更加為甚了。
緩兵之計最後隻拖延了一刻鐘,在王慶等皇城司親事官的“押解”下,張正書隻能乖乖地跟著他們走。
瓊林苑在新鄭門外,俗呼西青城,是舉行宴餞之所。瓊林苑的大門牙道兩旁,種滿了古鬆怪柏,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參天蔽日;瓊林苑兩旁有石榴園、櫻桃園之類的小園子,各個小園子裡都兼有亭榭。可惜的是,多是被酒家所占用了,謂之曰“腳店”。
瓊林苑的東南隅,是政和間創築華觜岡,高達數十丈,上有橫觀層樓,金碧相射,下有錦石纏道,寶砌池塘,柳鎖虹橋,花縈鳳舸。種的花都是素馨、茉莉、山丹、瑞香、含笑、麝香等閩、廣、二浙所進南花。有月池,梅亭牡丹之類,亭子多得不可悉數。每逢有大官外出任職,往往會在瓊林苑舉行“燕餞”。
張正書似乎有點明白了,為什麼酒精生產的作坊要選擇在瓊林苑旁邊。
這都是因為在瓊林苑旁,有諸多“腳店”,裡麵存著大量的酒。如果想大量生產酒精的話,那麼這裡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起碼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從這些腳店裡“雜買”不少大酒。所謂“雜買”,其實就是皇家的采購,也不是不給錢,相反還按照市場價進行。從這一點來說,宋朝做得還算不錯的,起碼尊重了市場經濟的規律,沒有用強權征收。
當然,負責雜買的太監宦官,就不會那麼好說話了。想要結賬?行,給回扣吧。不給?那不好意思,拖你幾年的賒賬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