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見王慶如此模樣,心中也暗笑。不費吹灰之力,就讓皇城司為自己衝鋒陷陣,這種成就感,早就把先前的鬱悶一掃而空了。
皇城司會毫不猶豫地出手,這早就在張正書的預料之中。皇城司和朝中官僚集團本來就不對付,如今捉到把柄,豈能不把它放大,好鬨出一些什麼事情來?換做是張正書,也會這樣做的。
以己度人,張正書就肯定皇城司會出手了。
“少幾個蛀米大蟲,終歸是好事。”張正書心道,“省下的錢,用來獎勵工匠,說不定能促進科技大跨步發展呢……”然而張正書卻知道,這隻是個奢望罷了。要是宋明會舍得投錢進武器研究上,就不會有外族入侵的事了。就是因為腐儒當道,老是在鼓吹什麼“三代之治”,“複井田周禮”,“祖宗之法不可變”,結果你不變人家在變,你自然就落後了。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必然的事。
可以說,漢人王朝是自己玩死自己的,明明曆史上科技領先世界,卻偏偏不重視。就好像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自小是個神童,會作詩,但後天不努力學習,結果被彆人反超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科技發展也是這樣,你不去投入心思,不珍惜領先地位,那被人追上來了,你就要挨打了。不過宋朝也還算好,起碼是個實用主義。神臂弩好用,於是宋朝精銳軍隊多多裝備。從這個角度來說,宋朝還是有救的。
想著自己的心事,張正書不知不覺間隨著王慶走到了一個似乎剛剛新建起來的作坊外麵。
這個作坊,看上去很像是釀酒的作坊,煙囪不停地往外冒著蒸汽。但張正書知道,裡麵彆有乾坤。因為在這個地方,居然有不少的禁軍,執械把守。
雖然明知道這些禁軍隻是做做樣子的,但張正書還是有點慽慽。
畢竟這不是在看電視劇,而是親身體驗這種距離冷兵器隻有幾米的距離,這種心悸感,沒經曆過的人是體會不到的。那閃著寒光的槍頭,血槽在上麵,好像露出了獠牙。張正書可以肯定,一槍紮過來,在這個醫療技術不過關,連傷口縫合的技術都沒有,那隻能等死了——流血都能把人流死。
就算沒紮中要害,失血不多,那跟著而來的,幾乎是百分百的感染,都能要了人命。當然,及時用酒精消毒,做到止血,還是有救的。前提是,不要傷及要害、內臟,不然在這個時代,真的是大羅神仙都難救。
張正書知道,為什麼趙煦會應承他的條件,都是因為酒精的發明應用,對於軍隊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能救活一半戰爭傷員,那麼宋朝的戰鬥力就不會下降得那麼快。“要不要把傷口縫合跟他說說?”
想了想,張正書覺得還是等合適的時機吧,獻上這個技術,應該要換點什麼東西回來。比如要求多一些冶煉金屬的人才,鑄幣需要大量這種人才。如果新鑄的錢幣含銅量太高的話,一樣躲不過被熔鑄成銅器的命運。當然,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發行紙幣,但是張正書知道,發行紙幣隻能一步步來,要先建立信用體係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