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書也聽出了他們的擔憂,笑道:“你們可是擔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其中年紀稍長的匠人,小心翼翼地說道:“難道不是?”
張正書笑道:“絕非如此,敝帚自珍隻是閉門造車,技術得不到發展的。如果大家交流心得,技術發展了,那麼新技術帶來的收益,是舊技術的好幾倍。若是爾等不信,且靜待一段時間再看看,我說得是對是錯。再說了,我並不是貪圖你們的技術,而是貪圖你們的經驗。為何?因為你們都是熟練的工匠,要培養一個熟練的工匠,那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若說到技術,說不得你們還要學我的技術!”
這些匠人有點不樂意了,這是在質疑他們的技術啊!要知道,他們可是官匠,可不是尋常市井匠人來的!
“你們要是不相信,跟我過來吧!”
張正書帶著他們,走進了鑄幣作坊裡。這裡麵,早就有張正書挖來的冶銅匠人了,而且給的薪資還不低。
“小官人,你來得正好,這銅冶出來了,隻是顏色有些不對……”這時候,一個匠人渾身是汗地走過來,“似乎變得黑了些……”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張正書想著在銅裡提高鉛含量呢?
“黑一些沒事。”張正書無奈地說道,“這些匠人乃是官匠,他們或許知曉為何。”
“倒是冶出來的鐵塊,似乎質地上乘了不少……”
這匠人有點不太明白,他是冶金匠人,銅冶煉過,鐵也冶煉過,但他不明白為何用木炭煉出來的鐵,會比用煤炭煉出來的鐵在質量上要好很多。甚至已經接近鋼的標準了,這讓熟稔“灌鋼術”、“百煉鋼”、“炒鋼”等技術的這個匠人十分不解。
張正書卻笑道:“木炭和石炭(宋朝對煤炭的稱呼),差彆太大了。石炭裡含有大量的硫,會影響鐵的質量的。”這是係統告訴張正書的,不然張正書一介文科生,哪裡知道煤炭裡有什麼元素?甚至張正書都不知道鐵裡麵硫含量增加了會有什麼差異,要不是係統提示鐵裡硫元素增加會使得金屬延展性、韌性降低,不適合做兵刃,張正書還不是一樣用煤炭來煉鋼?
“石炭裡有硫磺?”
不僅是在場的匠人,就連還在冶煉的匠人都驚愕地看向張正書,眼神裡充滿了疑問。
張正書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說道:“肯定有,而且含量還不少。”
雖然宋朝這時候的產鐵量已經超過了十萬噸之多,但是卻沒有人能明白燃料對鋼鐵品質的影響。經過張正書這麼一說,他們才恍然大悟。甚至有人想了,如果知道這個秘密,是不是就能把鐵製品賣出天價來?
但一想到用木炭煉鐵的花費,這些匠人就退縮了。
開什麼玩笑,這樣的成本大大增加,也就是張正書這個敗家子才做得出來。
“冶銅可以用煤炭,但冶鐵必須用焦炭。我已經讓人去定製焦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