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郭騫也知道,自己有點異想天開了,訕訕一笑,也沒再說話。
張正書又詢問了一番技校裡的管理,授課等方麵的事情,然後才勉勵道:“真人繼續努力吧,若是得空,可以到鑄幣作坊去,試驗試驗點水成金。”
所謂點水成金,其實就是“濕法冶金”,是把鐵片放入天然的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單質銅來。西漢《淮南萬畢術》中記載,“白青得鐵則化為銅”。晉葛洪《抱樸子內篇·黃白》中也有“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的記載,沈括的《夢溪筆談》也說:“信州鉛山縣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成膽礬,烹膽礬則成銅,熬膽礬鐵釜,久之亦化為銅。”
這種類似“點石成金”的“術法”最是受道士的歡迎,這道士郭騫差點沒高興得跳起來:“多謝小官人成全!”
“是了,沒事也可以折騰一番綠礬,高溫下的綠礬,說不定會產生出不可思議的效果。”張正書笑道,“便是膽礬,乾餾也能產生同樣的效果。”
張正書好像拿著棒棒糖引誘一個小朋友一樣,他不是不知道,這麼做是可以得到硫酸的。張正書想要掀起工業革命,那麼三酸二堿是必須要製備出來的。當然,沒有時間的積累,化學工業會進展得很慢。但不管怎麼說,先弄出個化學基礎,那麼宋朝的科技就會突飛猛進了。
把一切都辦妥之後,張正書叫上了在一旁認真旁聽的來財,一起出了技校。
“小官人,我……”
來財跟在張正書後麵,良久才鼓起勇氣說道,“我能在技校聽課麼?”
張正書一愣,然後笑道:“你想學那些東西?”
“嗯!”
來財的眼中,有一團很濃烈的火焰。“我想學那什麼科學種田……”
張正書似乎有點明白了,來財是農家子出身,估計未來也是想回去種田的。現在開始謀劃,多學一點“科學”種田的法子,也是人之常情。
“那你跟著我就是了,何必去技校?”張正書笑了,“那本書都是我編撰的,也是我到‘勤卷堂’印的,你不跟我學,反倒是去技校,真是舍本逐末……”
來財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
張正書也沒注意到自己的小書童情緒上有了波動,而是靜靜地看著路兩旁的,已經破土而出的大豆。“就算是沒有什麼技術,在宋朝這會推廣兩茬作物,一樣是可以增加糧食產量的……”張正書心中想著,“隨隨便便傳授了一招,就全都種上大豆了。看來明年汴京的大豆,豆芽的價格,豆腐的價格都要下降不少……”
這是明擺著的事,產量一多,自然就不值錢了,物以稀為貴嘛!
“對了,我的經驗值有多少了呢?”
張正書一邊走著,一邊默默地打開了係統屬性界麵,查看了一番自己的屬性。
【人物】:張正書,彆名(軒奴),曾用名(張振凡)
【狀態】:健康
【等級】:0
【生命】: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