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六章:武器差彆(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365 字 2024-03-22

張正書認真地說道:“我知道自己不是當官的料,以我的性子,恐怕滿朝樹敵,甚至某天橫屍街頭都有可能……”

趙煦一臉嚴肅地說道:“絕無這種可能!”

趙煦說的是實情,在曆朝曆代,除了武人掌權之時,那種政治混亂的時代,才會出現大臣被暗殺的可能。因為這是政治禁忌,中國曆來講究君子和而不同,這隻是政見不同,沒理由也不會做這種事。如果有人開了先河,那麼就亂套了。

所以北宋限製武人不是沒理由的,就是怕武人政治,道理講不過就動拳頭,動刀劍。文官嘛,動動嘴皮子而已,再怎麼樣也不會鬨出人命來。從兩宋的角度看,後世天(tian)朝宮廷神劇,利用殺手暗殺大臣一事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打破潛(qian)規則了,會引起一連串反應的。

當然,這也不能說絕對。

曆史湮沒在塵埃中,誰也無法保證你的政敵會怎麼攻擊你。潑臟水那是常規操作,甚至歐陽修、王安石和蘇軾都被汙蔑成扒灰了,那些政客除了沒明著使用暴力,其下作程度簡直匪夷所思。就算是張正書看了,都覺得他們太沒有技術性了。看似故事編得有鼻子有眼,但實際上紕繆百出。在宋朝這個以儒家綱常為主的時代,士大夫的名節真的比性命還重要!如果這件事發生在開放的唐代,發生在杜牧、李商隱之流的身上,還有一絲可信之處。但是在宋朝,在飽讀孔孟詩書,並以“正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王安石、蘇軾、歐陽修這樣的名流身上是萬萬不可能的,他們完全沒有理由置自己的名節於不顧。

然而,這種情況卻比動手更可恨,毀人名節,就等於毀了這個人。

好在清者自清,王安石、蘇軾和歐陽修總算沒有被毀掉。

麵對這樣一個政治環境,張正書真的不想走進這趟渾水,免得惹火燒身。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性子,睚眥必報,鋒芒太露,得罪同僚?那不是日常的事情嘛!到時候,滿世界樹敵,再被政敵一汙蔑,那真的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這種傻事,張正書不會去做的。

“官場太混亂了,我不想進。”張正書淡淡地說道。

趙煦也樂了:“你想做竹林七賢麼?”

“嵇康他們?”張正書想了想,才想起“竹林七賢”是誰。“那不同,他們是對政治黑暗灰心,而歸隱起來的。但如果給他們機會,他們肯定還會出仕的。在晉朝那個年代,所謂的‘終南捷徑’就是要保持清高,但我不一樣,我是真的不想做官。”

“罷了,人各有誌……”

趙煦有點遺憾,在他看來以張正書的能力,做一個京官是綽綽有餘的。“且說說你在鑄鐵那方麵的發現吧,我對這個也有點興趣……”

張正書當即把鑄幣的事情一說,然後添油加醋地標榜自己發現了乾餾“石炭”,就能得到上乘鐵製品的時候,趙煦眼睛都亮了。彆看宋朝產鐵量大增,但是用煤炭煉鐵的宋朝,鐵器的質量非常堪憂。常常在和彆國對砍的時候,對麵的刀還隻是崩口,而己方的已經斷了。這樣的武器裝備,能打的贏才怪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