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帶,張正書又把自己工匠興國的理念一說,趙煦登時來了興致。
“你是說,尊重工匠,重用工匠,大宋就能蒸蒸日上?”
趙煦還是不相信的,因為這個理論和他接受的教育格格不入。
不管是他的老師,還是高太後,都教導他隻要遵循祖宗法度,遵循聖人教誨,努力實現三代之治,那麼大宋就無敵天下了。然而事實卻是,司馬光的政治理念破產了,韜光養晦並不能讓彆人尊重你,反而覺得你軟弱可欺。這不,西夏連年挑釁就已經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了。要不是趙煦在親自掌權後強硬回擊,說不定西夏人就得寸進尺了。
“世間物事,都有其道理所在。我個人認為,所謂‘格物致知’,就是把世間物事的道理探知到極致,那麼也是幾近得‘道’的。此道,方才是強國富民之道!若是不相信,我可以舉個例子。”張正書略顯興奮地說道。
趙煦做了個手勢,示意張正書儘管說。
“春秋時,秦國不過是弱國;但是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忽而強盛起來了。很多人隻看到秦國的軍功爵製度,卻忽略了法家真正強國富民的倚仗所在,那就是秦朝的科技成就。對了,所謂科技,就是發現和發明不為人知的東西,然後用這些東西組成強而有力的器物。比如秦弩,其部件可以互換;再比如秦朝的弓箭,全都是流水線、標準化生產,節約了時間,充實了武備……就是因為秦朝有這樣的科技,所以才能橫掃六合,一統八荒,建立秦朝。
漢朝也不遑多讓,雖然很多人把漢武帝戰勝匈奴歸功於他手下的大將,但其實漢朝用的是鐵器,而匈奴還在用青銅器,從這個角度來說,一漢當五胡成為可能,因為武器層麵已經碾壓了。再說唐朝,唐朝的陌刀,想必你也知曉吧?再加上玄甲軍這樣的重騎,在那時候真的是當世無敵。武器之利,可是能左右一國興衰的。
再說說,為何我大宋無法壓製遼國、西夏了呢?”
“因為武器不行?”
趙煦似乎也明白了過來,他不止一次聽聞過東、西作坊製作的兵器不堪大用,但卻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影響。
“連西夏和遼國都掌握了鋼鐵技術,大宋除了弓弩還能壓製對方以外,其他武器根本不是這兩國的對手,拿這樣的武器去打仗,簡直是拿士卒的生命開玩笑啊!”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這都是因為用石炭煉鐵,鐵中含有硫元素,鐵裡硫多了,自然韌性就差,硬度也不夠,還脆。這樣的鐵,能堪大用麼?”
趙煦皺眉,他開始重視起來了。要知道,他是很在意對外戰爭的,武器都不行,拿什麼打仗?“那你說的乾餾石炭,又是怎麼回事?”
“喏,設計圖在這了……”
張正書拿出了一張設計圖,“這個是乾餾石炭的步驟……對了,這個辦法對環境影響很大,選址最好遠離人群,不然周圍的人很容易得病,短命的。還有,你要下令多種樹才行,特彆是在秦鳳路,樹種多,種活了,那麼黃河就不會那麼泛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