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泛濫,還和種樹有關?”趙煦愣住了,他有點想不明白這裡麵的邏輯。
當即張正書又給他科普了一下有關植樹造林的作用,趙煦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唐以來,關中淪為黃土之地,不是沒有原因的啊?”
“世間一切都是有關聯的……”張正書淡淡地說出了一個後世人儘皆知的哲理,要知道他可是根正苗紅在紅旗底下成長的“三好青年”啊!吃好、喝好、睡好,嗯,一點毛病都沒。
可惜,以趙煦的理解能力,理解不了老馬的這句話。
“咦,怎麼又兩張?”
趙煦看了看,第二張設計圖居然是一個投石車,“這是砲嗎?”
沒錯,宋朝這會叫投石車叫做“砲”。而張正書這個投石車,其實就是仿照回回炮設計的配重投石車。而漢人發明投石車,是在漢末魏初,魏朝大臣馬鈞發明了一種連發投石機,原理是做一個風車輪盤,上麵掛石頭,人在中心以杠杆原理攪動,然後慢慢越攪越快,最後在極限速度時拉刀把繩子切斷讓石頭飛出。後來因為不實用也就不了了之了。經曆了曆史的洗禮,漢人的投石機技術發展愈來愈成熟,在宋朝投石車也不止一兩種。
“沒錯,這個砲用齒輪將繩索上好,你看,齒輪位於投石機兩邊,通過人力行走上弦。如果訓練得當,數十個士卒就能把數十斤的石頭,拋投出四百步遠。不管是守城還是攻城,都是利器。”張正書笑道,“數十斤重的石頭,加上地心引力,砸在城牆上,嘖嘖,最多十次,城牆就垮了。”
“甚麼引力?”
趙煦越來越覺得張正書的神秘,口中經常蹦出一些他聽不懂的詞彙。
“額,你不用理會,反正你對科學又沒有研究。”張正書搪塞過去之後,繼續吹噓道:“更妙的是,這個投石車,我弄成了可以拆解的部分。反正攻擊的時候也要十幾個士卒,這十幾個士卒再加上三五匹駑馬,就足夠運送到戰場上了……”
“且慢,你說這個投石車能將數十斤重的石頭拋出四百步(近五百米)遠,你可曾試過?”
趙煦目光炯炯地看著張正書,似乎有些不大相信。
要知道,就算是八牛弩、三弓床弩的射程也不過如此了,超過四百步就沒了準頭。但是八牛弩操作也不簡單,需要好幾名士卒上弦才行。更何況,八牛弩隻是威力大,射程遠,可以遠程狙殺敵將而已,並不能摧毀城門,更彆說摧毀城牆了。
這時候的攻城戰,大多是蟻附式攻城,配合各種攻城器械,比如撞木、巢車、樓車、望樓、各種雲梯,甚至八牛弩抵近射擊還能在夯土城牆上釘入箭弩,可以讓士卒攀登而上。隻不過很遺憾,宋朝除了攻擊燕雲十六州以外,鮮少有攻城戰。更難過的是,宋朝大多數都是進行守城戰,要不就是被迫野戰,反正都不是自己喜歡的節奏。
落入敵方的節奏,宋朝想不吃敗仗也難啊!
所以,趙煦是怎麼都不相信有這種投石車的。趙煦對軍事有研究,就算是大宋最厲害的投石車,也不過能打出三百步,也就是四百米左右而已,而且還是沒準頭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