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呢,這就是科技的力量了……”張正書總不能說,你要是不相信,日後蒙古軍隊就是拿這東西欺負你的,到時候就不是數十斤的石頭了,而是近百斤,甚至上百斤!“我是沒有實際造出來過,但經過我的計算,這是可以達到的射程。當然,如果石塊小一點,拋出的距離更遠,但殺傷力就小了很多了。我雖然不懂打仗,但是我卻知道,當製成數百架這樣的配重投石車,即便麵對敵人的衝鋒,一起拋投,那火力也是很可觀的。當然了,前提是你的士卒要懂得計算提前量,不要把石頭都拋到敵人的馬屁股後麵……”說這話之前,張正書想了好久,決定還是不要把火藥火器的技術泄漏給趙煦。畢竟宋朝這個時候也是有火藥了的,隻不過大宋的火器還處於很原始的階段罷了。
“果真如此?”
趙煦臉上現出了潮紅之色,如果有這樣的攻防利器,大宋何愁打不贏西夏?
哪怕西北地方多山地,但這樣的投石車也是大有用處的。
再聯想到戰力堪憂的河北禁軍,如果裝備了數千架這樣的投石車,似乎戰鬥力羸弱的問題也能解決了。反正是守城戰,隻要憑借著投石車堅守城池也就行了。配合直射的八牛弩等大型床弩,拋射的投石車絕對能讓來犯之敵喝一壺的!
“你讓工匠製作一架試試不就行了?”張正書很無語地說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你不會連這個都不懂吧?”
張正書可不會跟他客氣,他已經在大口吃菜,大口喝酒起來。
趙煦眉頭舒開,喃喃地說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好句啊,你寫的詩句麼?”
“額,算是吧?”張正書已經做了好幾次文抄公了,這次又要對不住陸遊了,不過沒關係,這道理早點懂對大家都有好處。“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大抵就是這個道理。我總結了一下,那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唯有實事求是,科技才能進步……”
“實踐?”
趙煦眼前一亮,似乎捕捉到了什麼,但又苦惱自己把握不住。
“簡單來說,就是實踐出真知,要想知道事情的結果,親自試一試就知道了,和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張正書理所當然地說道,“你該不會不懂吧?”說完,張正書提著筷箸,疑惑地看著趙煦,好似在說你是皇帝啊,古聖先賢的教誨你都不知道?
趙煦心虛了,說道:“這種釋義倒也新鮮,聽起來還算有道理……”
“反正呢,就是多發展科技,國力自然強;在發展的同時,多種樹,對環境好……”張正書總結道,“至於怎麼對付西夏,你在行,我就不多說了……”
趙煦端起了酒杯,說道:“若是他日大破西夏軍,你當記一功!”
說罷,敬了張正書一杯。
如果是換做其他人,早就受寵若驚了,可張正書偏偏不以為意。“記功什麼的就算了,反正我不做官。倒是你的禁軍記得給我的銀行派來,很快我的銀行就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