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意外重重,關鍵是各項材料的比例不對,硬度強度都不行,達不到建造高強度建築的要求。
張正書跑了那麼多次水泥作坊,這個方法失敗了之後,又試驗了好多次,才總算是摸到了一點點門路。
據此,又過去了差不多大半個月。
幸好在時間最緊迫的關頭,水泥終於成功了,原來石灰石、黏土、鐵渣的比例,最好控製在80:17:3,這樣弄出來的水泥是最堅固,凝固效率是最高,而且也是強度最高的。這種事,這個攤主又怎麼會知道的,隻道張正書是在做白日夢而已。
殊不知,有了水泥之後,黃河就不再是禍患了,也再不用怕異族馬蹄踏過冰凍的黃河,直搗汴梁了。而且建造城池的速度,也會大大的節省,估計隻需要半年時間,就能建起一座雄偉的堅城。有了水泥這個神器,步步為營的漢人,能把城池建造到天涯海角——看看後世中國的基建就知道了,中國才是基建狂魔啊!
彆看張正書隻用了大半個月就鼓搞出了水泥,但是這也是他開掛的原因。
如果張正書沒有學過化學知識,他就不知道製作水泥的材料,也不會知道水泥是要煆燒後再研磨的。要是換了個人,恐怕再過得數百年,才會有人“偶然”發明了水泥。張正書開了掛,讓水泥提前了數百年問世,說是改變世界的神器也毫不為過!
“小官人,我覺得你是一個有才之人,何必把經曆放在這等‘奇技淫巧’之上?若是你把全力溫書,怕是考個進士也易如反掌罷!官家是很看好你的,若不然也不會讓皇城司盯著你了,你還是多些看看聖賢書,不要再鼓搞這些不三不四的物事了……”
張正書輕輕一笑,也不去跟這個攤主辯論。正所謂時間會證明一切,跟這個目光短淺的皇城司親事官說得再明白,他也不會了解一個偉大發明對文明進程所起到的作用的。彆說他了,朝中諸公不聰明嗎?可他們為何就是盯著那幾個位置不放,非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呢?說白了,不僅是為了麵子,也為了名聲,更為了錢財。所以,他們都選擇性地忽略了“奇技淫巧”的作用。
朝堂上下,民間鄉裡,對與所謂的“奇技淫巧”是不宣傳,不推廣,不提倡的狀態,反正就是沉默,也沒有人會說:啊,你懂發明啊,好厲害!更不會有人因為你的發明,而把錢送到你麵前。
正因為是這樣,到了宋朝,漢人引以為傲的科技開始停滯了,雖然跡象不明顯,但最直觀的就是西夏、遼國,甚至高麗的鐵器都比大宋厲害了,即便大宋的產鐵量一年高達十幾萬噸,卻多是生鐵,根本不堪大用。
“好了,不與你說閒話了,我有要事要做……”
張正書說罷,又開始小跑起來,一路玩東水門而去。
“嗐,這個小官人,咋就這般死心眼呢?”
這個攤主有點恨鐵不成鋼,“做個進士多威風啊,就不明白他為何不讀書……”
這時候,又有兩個穿著打扮是平頭百姓模樣的,遠遠吊在後麵,好在張正書並沒有甩開他們的意思,不然這兩個人不用一刻鐘就跟丟了。張正書這段時間不再把來財帶出來,是因為他知道汴梁城中並不是沒有危險的,他有皇城司保護而已,來財可沒有。萬一有人要襲擊他,讓來財遭了池魚之殃,那就不好了。
張正書每日的長跑,引來了無數路人的圍觀。
“看,那不是張家的小官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