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七章:簷前滴水難倒流(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739 字 2024-03-2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

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時不我待,如果現在不謀劃出路,沒落也是遲早的事。”

張根富還以為張正書是在說張家,殊不知張正書想到的卻是中華文明。

“吾兒先前不是說辦起了銀行,我們張家就能與國同壽麼?”

張根富還真的信了,可惜這隻是張正書想出來的托詞。畢竟北宋不是米國,到底還是一個強權社會。萬一哪一日皇家不爽了,強行把銀行劃拉過去,你也是沒轍的。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的一切都是皇帝的,更彆說什麼銀行了。

“此時說這個還太早……”張正書笑道,“還是著眼當下的事吧,時候不早了,我親自下廚弄幾個菜跟你小酌幾杯……”

張根富一聽,差點老淚縱橫。

養兒十幾年了,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張根富一時間激動不已。

好在張正書已經轉頭,不然他也會有點觸動的。其實世間的父母都一樣,劬勞恩深,可惜簷前滴水難倒流。張根富不奢望張正書可以光宗耀祖,隻要張正書平平安安的就行了。

廚房裡,又是張正書一個人的舞台。

鍋勺翻飛,就連家中廚娘都看得眼直了。

這一次,張正書做的是家常菜,當然是經過後世不斷改良的了。越是平凡的菜肴就越是見功底,對於一個大廚來說,把美味佳肴烹製好了不算本事,真正厲害的大廚就算是家常菜都能做得彆有風味,還非常好吃。

比如木耳炒豬肉,這年頭很少人吃豬肉,像蘇軾說的那樣“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最關鍵的是,北宋這時的百姓還不懂養豬,公豬都沒騸過,豬肉裡有一股難以祛除的膻味,比牛羊更甚,怪不得“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了。

不過張正書是誰?擁有了頂級廚藝之後,張正書的手法那是行雲流水,祛除區區膻味,那簡直是不在話下。

張根富還不相信張正書會做菜了,他悄悄來到廚房門口,看著張正書在忙活的背影,這才傻了眼。“軒奴真個會做菜了?”待得一陣陣香味飄出,早已餓了的張根富也不顧形象,深深地吸了好幾口氣,自言自語道:“做的是什麼菜啊,好香……”

全身心投入的張正書,手上好像施了魔法一樣,不管是鍋勺,還是菜刀,舞動起來好像帶著虛影一樣,乾淨利索絕不拖泥帶水。更重要的是,張正書對於細節的把握,已經妙到了巔毫。火候就不說了,關鍵那那刀功。切一個萵筍,不僅片片大小差不多,還帶著一種透明的感覺。如果這時候有人拿尺子來量,會發現每一片萵筍都是一個厚度。

這就是頂級大廚的刀功了,這萵筍切得薄一點,在鍋中就容易破相;切得厚一點,則難以入味。

一道萵筍炒雞蛋,儘顯張正書刀功、火候的功力,已經臻至大成了。

不僅色香味俱全,最關鍵的是健康。

仔細看張正書做的菜,都是以素菜為主。這是因為宋朝的有錢人都以大魚大肉為主,貪圖好吃。像張根富這樣的肥胖人士還真的不在少數,這樣的人不三高才怪!可以說,張正書這幾道菜,就是專門為張根富準備的。

張根富卻怎麼都沒看出端倪來,隻道是幾道小菜而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