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達成共識(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514 字 2024-03-22

張正書一愣,說道:“這關投名狀啥事?”

“小官人是真不知曉啊?”王慶也佩服了張正書的“不學無術”,居然連這個都不知道。“但凡是禁軍將領,其家眷都要留在汴京。皇城司雖不受三衙轄製,但亦是要如此。”

張正書明白了,所謂的投名狀就是家眷。不得不說,這一招其實挺狠的。中國人的宗族觀念很重,但家庭觀念更重。但凡要叛逃,總不能讓家人也陷入囫圇吧?當然,像叛逃西夏的張元,他是孤家寡人,就沒有這個顧慮了。

“那看來王公事有家眷在汴京之中?”張正書若有所思地說道,“那確實挺難辦的……”

“若是容易,何須小官人?”王慶苦笑道。

張正書突然笑了笑,說道:“不就是家眷嘛,也不算是頂天的難事。到時候手上有了一支暗探,掩護她們撤離汴京也是尋常了。再不濟,藏起來總可以吧?等風聲過了,再易容分批出城……”說實話,這時候汴梁城的城防形同虛設,哪怕有守城的士卒,估計也認不出易容了的人吧?

王慶歎了口氣,然後才說道:“小官人,你是不知曉皇城司的手段……”

“你幫著訓練之後就明白了啊?”張正書嘿嘿一笑道,“兵法上都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隻有皇城司出身的,才最容易對付皇城司,不是嗎?”

王慶神色複雜地看著張正書,突然問道:“為何小官人你有這般信心?”

“天生的……”

張正書這句話,直接噎住了王慶。

“……”

一陣無語之後,王慶才苦笑道:“無知者無畏啊!”

張正書卻根本不當一回事,彆說宋朝了,就算是在後世滿街都是監控攝像的情況下,還不是有一大堆疑案破解不了嗎?像宋朝這種“皇權不下鄉”的年代,就是逃離汴梁城難一點而已,謀劃得好一點,退路是可以找到的。隻要出了汴梁城,改頭換麵,隱姓埋名就行了。

實在不行,天大地大,海外這麼多地方,還怕沒地方落腳嗎?

就連張正書都要開始謀劃退路了,他弄的這個工廠模式,簡直就是小農經濟的掘墓人,要是頑固派醒悟過來,他這個“罪魁禍首”怕是第一時間就要被清算的。頑固派的力量有多厲害,張正書深有體會。曆史上的每次變革,都有這個阻力。

要想讓中國跳出曆史更迭的怪圈,工業革命勢在必行。

隻是這一次會鬨得很大,阻力堪比商鞅變法。連商鞅都被車裂了,張正書可不認為自己比商鞅還流弊。

未料勝,先料敗,才能永遠保存實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