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打仗之前喜歡吹牛了,一方麵能嚇嚇敵人,說不定還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麵也可以加強本方的信心。反正也沒什麼害處,那就吹咯,反正不吹白不吹。要知道,兵法上都說了,這是“兵不厭詐”!
不止是宋朝喜歡吹噓,西夏也喜歡吹噓,甚至遼國、大理、交趾、高麗……但凡是在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在戰爭上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
但,這就苦了情報人員了。
情報最看重的是真實性,連對方有多人都摸不清楚,還怎麼打仗?
李清臣也是在樞密院乾過的,知道裡麵的貓膩,所以才立即提出了質疑。他李清臣清楚這事,曾布豈能不清楚?隻是曾布也是要臉麵的,被李清臣這麼一懟,牛脾氣也上來了:“李侍郎,老夫就隻收到這樣的暗報,你要是有質疑,請自個去探探敵情罷!”
李清臣最是耿直,廉潔奉公不說,還是難得的清官。這種勤儉節約的習慣,甚至到了富貴之後都沒改。他不貪錢,一心為公,屬於不可多得的好臣子。特彆是他居官奉法,從不會因私廢公。這一點,是他曆經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三朝而不倒,被曆代帝王信任的緣由。三朝元老,在這時候也算不多了。額,也能從側麵反映出,宋朝的皇帝性命確實不長。
所以,李清臣看到曾布這種作態,就知道曾布想乾嘛了。無非是借機誇大西夏的戰力,好為自己的工作推脫。
一旦宋朝戰敗,曾布的工作也沒有失職——情報我已經上報了,是你們不聽,非要出兵打的,怪我咯?
要是宋朝戰勝了,曾布也有功勞——沒有我上報的情報,就不會提前準備糧草,厲兵秣馬,更不會有這樣一場勝利了。
都是同朝為臣,李清臣這樣的臣子,哪裡看得慣曾布這種“牆頭草”,推卸責任的臣子?當即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曾樞密使果然是好算計,誇大對手,滅自己威風,怕是要推卸責任?但曾樞密使莫要忘了,爾為樞密使,要是情報不明,你一樣有不可推卸之責!”
曾布也怒了:“李侍郎,老夫秉公直陳,哪裡有甚麼算計!倒是你,一直揪著老夫不放,可是挾公報私?!”
李清臣冷笑道:“若是這樣,老夫更要參你一本屍位素餐了。黨項人誇大軍力,你卻奉為圭臬,莫不是你當陛下,當滿朝文武皆是傻子不成!”
這就等於撕破臉皮了,不過這確實是李清臣的做派,他一生耿直,更是以韓琦為榜樣,看不慣任何對國家有害之事。曾布這等作態,豈不是正中他下懷?曾布被他這麼一說,直接啞口無言,然而他腦子轉得快,立即下跪說道:“陛下,臣怕情報不及時,得到消息便呈與陛下,絕非如李侍郎所言,有任何推諉之心!若有,臣甘願受罰!”
“好了好了,朕叫你們過來,不是看你們爭執不休的。”
趙煦也是一陣頭疼,西夏進攻在即,他們卻還在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爭吵,這還是朝堂嗎?跟菜市場差不多吧!趙煦忽然想起張正書說的一句話,政客都是優伶,最是會演戲的。優伶就是戲曲演員,趙煦覺得張正書的比喻一點都沒錯。
看看堂下諸位重臣,哪一個不是演技出眾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