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項議題過後,趙煦明顯就放鬆了下來。
“看來那小子真的有點料啊,難不成他是那種‘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人才?”
趙煦心中的思慮一閃而過,然後又覺得不太可能。按照皇城司的報告,張正書可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一個不學無術的二世祖,怎麼可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所以,趙煦隻是感慨一番而已,並沒有當真了。
不過,趙煦倒是記得很清楚,張正書說的強軍之策。
首要之事,就是禁軍之中必須剔除老弱病殘。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要不是張正書提出了一個試點的辦法,趙煦都不知道怎麼開口好。“諸卿,不知道爾等怎麼看待我大宋禁軍?”趙煦開始了他的表演,因為他沒和任何人透露過這件事,所以在場的重臣都不知道趙煦要乾啥。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尚書右丞黃履卻站了出來,端著朝笏道:“陛下,臣謹言,禁軍弊病由來已久,不能戰,僅能守。然我大宋北方無險可固守,一旦禁軍被突破,則開封危矣,汴京危矣!”
趙煦知道,朝中還是有不少明白人的,知道大宋的處境其實很危險。
幸虧遼國現在不思進取,耶律洪基也是沉迷圍獵,根本不想揮軍南下——實際上,契丹人的退步也很大,因為有了幽雲十六州的種糧補給,遼國一下子進入了半農耕半遊牧的社會狀況。糧食足夠了,每年還有宋朝送來的歲幣,契丹貴族的生活愜意得不行,誰還會想著打仗?
然而,趙煦卻害怕一件事。耶律洪基現在已經老了,說不定哪天就駕崩。要是新的皇帝也是一樣昏庸那還好,可萬一是個中興之主,勵精圖治幾年,契丹人又恢複了以往的掠劫性子,那宋朝就難受了。
隻是張正書要是知道趙煦這樣的想法,估計要笑掉大牙。要知道,曆史上趙煦還沒活過耶律洪基呢,他居然在擔心耶律洪基死後誰繼承皇位的問題!要擔心就該擔心,為什麼他現在還沒兒子吧?
要是沒有兒子,就算禁軍爛到家了,宋朝的未來也和他沒啥關係了,又將是另一個宋仁宗。宋仁宗雖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卻沒有子翤,白白便宜了他兄弟的兒子趙宗實。不過,趙煦肯定想不到這個,因為他沒有透視未來的眼光,更不知道自己短命,甚至還覺得他這麼年輕,一定能生出兒子來的。
“黃卿說得不錯,我大宋禁軍確實已然糜爛了。”
趙煦沉下臉來,“朕接到的折子,有關禁軍散漫、欺行霸市、私設路障……俱成了風氣,若長久以往,則我大宋危如累卵!”
這句話太重了,樞密院的所有大臣都不約而同給跪了,口中稱道:“臣萬死!”
“罷了,不怪爾等,是禁軍積弊太多。朕有心整改,不知卿等有何良方?”趙煦試探性地問道,然而他卻知道,這些文官是斷斷不會看著武人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