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村民們爭相恐後的場麵,亂糟糟的活脫脫像個菜市場一樣。張正書也就聽了個大概,有點震驚地看著這些其貌不揚的村民們。三百六十行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得到,這真的有點不可思議。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確實應該這樣。自古以來,中國就是個宗族社會。宗族社會裡,排外是隱藏屬性。既然排外,就要自給自足了,那麼整個村子裡能找到大部分市麵上找得到的行當,似乎也很正常了。小農經濟,自給自足,可不是說說而已。中國人是真的可以做到,不管外麵發生了什麼事,還是能保持先祖延續了幾千年生活方式。哪怕是在後世,也有一些貧困山區的人延續著祖祖輩輩的生活軌跡,甚至連外麵的世界都沒看過。
看似很不可思議,但在中國人看來,是很尋常的事。一直到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塌小農經濟,很多中國人才開始知道外麵是個怎麼樣的世界。不然的話,中國人最大的活動範圍,還隻是在方圓幾裡到方圓幾十裡之內。
當然,小農經濟之所以這麼穩固,是千百年來形成傳統,幾成定律了。要改變這樣的經濟結構,就必須許之以厚利。還是那句話,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皆為利往,要是沒土地的農民看到有更好的出路,他們還會選擇做佃戶嗎?
如果地主沒有了佃戶,那麼土地價格是不是就開始下跌了?
土地價格下跌之後,尋常農戶都買得起地,天下的矛盾是不是就緩解很多了?
如果說,土地兼並是大宋社會矛盾的主要原因,那麼現在大宋已經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可以預見,即便二十九年之後金兵不打來,再過得百十年大宋也會從內部瓦解的。但如果按照張正書的計劃,卻能把剩餘勞動力解放出來化作生產力,進一步刺激經濟的發展。
工業實力上去了,經濟上去了,要是大宋能有點出息,弄出個不弱的軍隊來,那天底下還有誰是大宋的對手?
遼國?西夏?女真?高麗?還是交趾?統統都要被大宋橫掃!
然而這隻是美好的願望,張正書現在還看不到路在何方。不過希望還是有的,看到張家莊這些漢子就知道了,許以厚利確實可行!
“諸位父老鄉親,請靜一靜!”
張正書不得不提高了聲音,“大家莫要著急,若是我雇工,必然先考慮大家的。不瞞諸位,我的作坊已經開始擴招了,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李家村看一看。具體事項,不是我在負責的,能不能進去還得看個人……”
張正書之所以能這麼瀟灑地做一個甩手掌櫃,完全是因為製定的規劃好。早先,張正書就嚴密製定了規劃,發展到什麼階段需要多少人。技校又不斷開始培育人才,已經有不少工匠經過技校的培育,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管理水平了。把他們灑出去,完全可以獨當一麵。有了這樣的人才,做什麼做不成?
目前來看,香水作坊擴張是必然的,水泥作坊也要再招人。果酒作坊就不必說了,那可是賺錢的好買賣。
冶煉作坊暫時不打算擴張,因為涉及的東西有點敏感——那可是在造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