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搶手(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069 字 2024-03-23

馬車夫一臉生無可戀,雖然趕車養馬的工錢也不錯,但對比起作坊的工匠,那差的不是一絲半點。最重要的是,這個馬車夫是和張家簽了十年奴仆契約的,也就是說,張家甚至可以不給他工錢,隻要管他吃飯穿衣住宿就好了。從這個角度說,馬車夫羨慕那些工匠是必須的了。

然而這個馬車夫不知道的是,張正書已經在著手改良馬車了。

沒辦法,這個馬車實在是太顛簸了,哪怕張正書做了那麼多次,還是覺得坐一次身子就散架一次。

要改良馬車,繞不開的一個東西就是彈簧。

彆小看這一個小小的彈簧,可以宋朝冶金技術要弄出來也是很不容易的。也唯有張正書出現了,以超越時空的眼光點出宋朝以煤炭煉鋼的弊端,才得以讓宋朝的冶金技術再上一層樓。不然的話,還是堅持用煤炭煉鐵的宋朝,注定是要被吊打的。試問一下,含碳量含硫量這麼高的鐵,怎麼可能和西夏、遼國那種接近鋼的鐵碰撞呢?不然你以為,為什麼宋朝對西夏鐵鷂子、遼國的鐵林軍一直束手無策?還不是因為西夏人的鍛造技術高超,宋朝製成的刀槍根本無法洞穿!

額,好吧,其實宋軍也是有自己的鐵騎的,但是宋軍的鐵騎根本不值一提。用的甲,居然還是太祖太宗年間靜塞軍傳下來的重甲,已經鐵鏽斑斑了。靜塞軍在宋初所向披靡,但是如今卻早已湮沒在了曆史當中。

宋朝鍛造技術落後成這樣,也怪不得拿西夏人一點辦法都沒了。要知道西夏的鐵鷂子裝備精良,“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父親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祖祖輩輩的流傳,造就了流淌在血液裡的武勇。宋軍一看到戴著蒙臉頭盔的騎兵,還沒打士氣就弱了三分。

曆史上嶽飛以鉤鎌槍大破鐵浮屠、拐子馬,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女真人的鐵浮屠其實也是傳自西夏人,鐵浮屠進攻的時候兩三匹馬之間也要用鐵鏈鎖著,所以也叫連環馬。要是嶽飛手中有重騎兵,早就硬碰硬了,鉤鐮槍看似神勇,其實以步擋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士卒性命才能換來鉤掉敵人馬腿的機會。

士卒落後、武器落後、戰術落後……幾乎全麵處於下風的大宋,居然能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延綿三百多年之久,實在是有點神奇。

好在張正書的出現,彌補了武器落後的被動局麵。

彈簧,是張正書一定要弄出來的東西,雖然在後世很常見,可在大宋,彈簧太重要了。有了彈簧,張正書可以讓配重投石機的射程再加一裡地,威力也更大。有了彈簧,張正書可以製造連弩了。諸葛連弩也有類似彈簧的機件,但是用木板竹板牛筋做成的,射程不過十步到二十步的樣子,也就是三四十米。但有了彈簧,張正書有信心將連弩的射程增加至百米左右。這個時代,依舊是冷兵器的時代,強力連弩的出現,就是古代版的衝鋒槍,幾乎是跨時代的神器。

哪怕是大宋的八牛弩,床弩,張正書也能讓它們的射程再增加一裡地,甚至還可以提高準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