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理會那麼多,把輪胎拿來就是了!”張正書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順口轉移了話題。
郭騫嘖嘖稱奇,喃喃地說道:“杜仲膠居然還能做這等事,甚是奇妙。貧道想,這杜仲膠一定還有其他用途的,比如煉丹?”
張正書滿頭黑線,這橡膠這麼多用途,怎麼這道士就想著煉丹?雖然橡膠吃不死人,但煉出來的丹藥,誰敢吃啊?要是再加入水銀、鉛等重金屬,誰吃誰升天!“你不是答應我不再煉丹的嗎?”
郭騫一聽,跑得飛快:“小官人,貧道隻是隨口一說,貧道立即去取拿杜仲膠來……”
“跑得這麼快,看來之前沒少練?”
張正書吐槽了一句,心想這老道是知道他的道術全都是騙人的把戲,為了避免事情敗露時被人圍毆,所以才練出來的逃跑絕技吧?不得不說,這個技能練得是出神入化,要不是張正書每日鍛煉,恐怕都及不上這老道。一把年紀了還跑得這麼快,實在是出乎意料啊!
不多時,彈簧、車輪、輪胎、馬匹全都備齊了,張正書親自上陣,擼起袖子和諸多工匠一起裝配起車廂來。這馬車車廂設置得極為巧妙,不再是兩輪馬車,而是四輪馬車。更妙的是,前麵的車輪可以左右轉向,這是馬車的一大改進。置放車軸和車廂之間的空隙,就是留著放彈簧的。當然,如果技術過關的話,張正書肯定不會選擇彈簧,而是用板簧。可在宋朝,以這樣的冶煉技術想要煉出板簧來,似乎也很強人所難啊!
道士郭騫看了這個完成之後的馬車車廂,覺得有點不可思議:“這是馬車?”
不得不說,這個馬車確實有點顛覆現有馬車的形象。四輪車,其實宋朝也有。但前麵兩輪轉向的四輪車,那就很奇怪了。其實,如果他見識到了馬車的軸箱是什麼樣的,他就不會奇怪了。
轉軸上,就好像後世拖拉機一樣的轉向轉置,雖然是用硬木做的,但也差強人意了。前麵兩個輪子的共用軸的中部有一個與底盤相連的樞紐裝置,這兩個輪子的共用軸能夠繞這個中部樞紐做大角度轉動,這樣,四輪馬車就可以較方便地轉彎了。這個四輪馬車的結構類似於汽車的四輪拖掛結構,馬匹轉向的時候前輪的懸掛也跟隨整體轉向。而由於車輪中滾軸的作用,前後車輪能夠自動自行調節各輪的速度差。
雖然張正書還沒坐上去,但他知道係統給出的圖紙,肯定不會錯的。
沒錯,這就是“借鑒”了西方的四輪馬車,車廂也采用了懸掛裝置,下麵放置著彈簧。最重要的一環,是張正書最看重的,就是刹車裝置了。兩輪馬車由於通過車轅與馬匹緊密接觸,可以依靠馬匹刹車。四輪馬車的馬匹隻是起著牽引的作用,刹車設施自然必不可少。安放在馬車夫腳下的刹車,連著車輪。一腳踩下去,再加上勒住馬匹,就可以刹車了。雖然刹車性能不算太好,但也算是保障了四輪馬車的安全性。
原本張正書還想做一個拉了才會響的車鈴,可限於技術原因,張正書還是放棄了。果然最原始的是最可靠的,得,還是得靠馬匹身上拴著的鈴鐺來提醒路人有馬車來了。
“怎麼樣,厲害吧?”
終於裝上了杜仲膠輪胎的四輪馬車,讓郭騫等一乾工匠看了,都嘖嘖稱奇。
“小官人,這馬車能跑?”
郭騫很是懷疑,有點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