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小計”,可以妙到讓一個大商賈的兒子“欲生不得,欲死不能”。雖然宋朝宗室都瞧不起商賈,可他們到底是皇家,知道其實商賈才是大宋的根基,如果沒有了商賈,大宋的稅收瞬間會少了六成之多。原本就財政赤字的國庫,要是再少了六成入項,會怎麼樣?
嘿嘿,用腳趾頭都想得到了。
第一個,肯定是削減宗室支出;第二個是削減胥吏的俸祿支出;第三嘛,就是裁軍了……趙佶不蠢,知道宋朝並非唐朝,唐朝的世家門閥還有很大的影響力,可宋朝卻已經將大世家門閥全都乾掉了,當然了,官宦世家還是有的。這些人,都暗地裡經商,哪怕唐朝的世家門閥也是一樣。所不一樣的是,唐朝的世家門閥做生意霸道,甚至還偷稅漏稅。可宋朝的官宦世家,你怎麼做生意,朝廷不管,把稅交齊了,那什麼都好說。如若不然嘛,後果真的很嚴重!
從某個角度來說,因為商業,商賈的地位飛速提升了。雖然得不到官方的認可,但商賈之子可以參加科舉,僅憑這一點,已經可以說是自周朝以來,對商賈最好的年代了。如果趙佶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真的把“大桶張家”弄倒了,那就等於掘了大宋自家的城牆,趙煦一定會弄死他的,整個趙家宗室也容不下他了。除非,趙佶能做得天衣無縫。隻是這個基本不可能,想想看,就算沒把張正書雇傭的工匠、勞力算進去,張家的僮仆都超過百人,甚至達到了兩百多人。這樣一個龐大的“地主”被你弄倒,豈能沒有一點聲息?一旦風聲走漏,端王就算做到頭了。
趙佶不傻,相反他還很聰明。
其實他一開始的意思,也不是找張正書的麻煩。雖然那李行首,趙佶是很想與她促膝長談,談談人生,談談理想,談談詩詞,談談歌賦。但其實趙佶對於美色,或者說審美觀確實不咋地。姿色再次的妓女,他都玩過。所以,這一次不過是一個不怎麼忠實的粉絲,想要見到自家偶像,而和另一個粉絲起的衝突罷了。
奈何,趙佶的名聲在曆史上已經臭了,臭到張正書下意識認為:那是昏君啊,昏君還找上了李師師,我雖然沒把李師師怎麼樣,可萬一趙佶不是這麼想呢?不行,趙佶肯定是想弄死我,那我肯定要想辦法脫身啊……
所以,誤會就形成了。
趙佶隻是想向張正書討教一番見偶像的經驗而已,結果愣是被張正書誤會成了趙佶要對他不利。
這不,在這個美妙的誤會下麵,張正書嚇得天未亮,就乘著四輪馬車出了汴梁城。
“我說小官人,你要跑路就跑路啊,帶上我算怎麼個回事?”
趙鼎很不客氣,現在他已經無所求張正書了,說話的語氣自然就足了。
這叫什麼?叫小人一朝得誌,就嘚瑟!張正書很想抽他一巴掌,讓他認清認清現實。
好在,張正書的理智告訴他,趙鼎這人坑就好了,打是打他不醒的。
“那日我跟端王說了,我叫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