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不能理解(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2942 字 2024-03-23

趙鼎這個念頭剛剛升起,又被他按下去了。“荒唐,最多就是小道耳,絕非我追求的大道!讀書做官,為社稷,為百姓,為君王,那才是真正的大道!”趙鼎雖然意誌很堅定,可他內心深處卻隱隱覺得,這作坊裡的學問不簡單。

“這個小官人,就是個謎,也不知他是從哪裡學到這般學識的。雖然不通四書五經,卻能造出匪夷所思的物事。”趙鼎也很佩服張正書的,雖然嘴上一直懟著他,認為那不是聖人的大道。那時候小官人是怎麼說他的?孔子再聖明,也嗬斥過樊遲,認為請教稼、圃之事是“小人哉”。可沒有農夫,孔夫子也會餓死啊!

用墨家的話就是“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車,巧垂作舟;然則今之鮑、函、車、匠,皆君子也,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人邪?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則其所循,皆小人道也。”如果機械一道是小道,古時後羿製造了弓,季伃製造了甲,奚仲製作了車,巧垂製作了船。既然如此,那麼今天的鞋工、甲工、車工、木工,都是君子,而後羿、季伃、奚仲、巧垂都是小人嗎?”

當時趙鼎也被問得口啞啞,不知道怎麼回答。但趙鼎知道,張小官人對儒家有點“深惡痛絕”的意思,找到幾個黑點也是必然的。趙鼎深信,儒學的本意絕非如此,而告誡君王莫要行奢靡之風。可他辯駁不了的是,很多儒士都認為工器一道是小道,甚至趙鼎自己也不例外。

趙鼎用自己的觀察,發現這作坊一道雖然是“小道”,但有其可取之處。大宋民眾過萬萬,賦閒人口太多,農田又太少。作坊多了,就能吸收空閒人口,讓這些人不至於餓肚子,有口飽飯吃。這樣,大宋的江山會更加穩固。但如果說“工”能和“農”平起平坐,趙鼎是竭力反對的。“農”乃立國之根本,無可動搖。可張小官人卻說,“工”也是立國之本,甚至“商”也是,還說什麼“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趙鼎是嗤之以鼻的。

在李家村,趙鼎很幸運地可以到處亂逛,哪個作坊都能進去看一看。

於是,他看到了開足馬力生產的輪胎、車輪、彈簧,還有香水、香皂、蠟燭、果酒,以及不停歇在印刷的印刷作坊。最奇特的是,明明開封府不是絲綢產地,生麻也少,可張小官人還弄了個紡織作坊,也不知有何用意。趙鼎沒敢進去看,聽聞裡麵全都是女工。

“小官人已經養活了近千人了罷?”

趙鼎有點矛盾,他覺得張正書的路子走錯了,可事實擺在他眼前,即便李家村的村民不種糧食,他們也衣食無缺。“難道,作坊真的可以和農稼平起平坐?”趙鼎腦子裡浮出這樣一個荒唐的念頭,很快又被他自己否定了:“這怎麼可能!”

趙鼎走得累了,就一個人走回課室裡,看著那些學童學了算術之後,又學什麼荒謬到極點的“常識”,還有用什麼“三字經”來認字。到了下午,還有一堂實踐課,讓這些學童自己找一個方向,親手弄一個感興趣的東西,不管有沒有用。

趙鼎不知道張小官人這麼做有什麼意義,但他看了那些學童的作品,居然有點自慚形愧的意思。那些學童,有的做了釣竿,有的做了紙鳶,還有的甚至弄出了一架小型水車,在水流裡還能運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