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這地雷的威力越是大,那麼這曹錕生還的希望也就越大。沒人是想死的,好死不如賴活著。
曹錕也不想死,但周銘對他有大恩,他不得不報。今日看來,自己的命好像能保住了,雖然還是九死一生,但隻要規劃得好,未必不能逃出生天。
“這個地雷,我隻裝了三分之二的火藥。換而言之,這個地雷也隻有三分之二的威力而已。”張正書淡淡地說道,走在曹錕和周銘之前,來到了剛剛爆炸的地方。可以看到,翻飛的浮土,還冒著黑煙。黑、火藥威力不俗,就是煙太大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黑、火藥爆炸的遺留。
周銘怔怔地說道:“威力還能繼續增大?”
“當然可以增大威力,不然的話,現在也就聽著響,離殺人還是差點意思的。你們瞧,這碎鐵片也就將將插入土裡。雖然有厚厚的雪作為阻隔,可這樣的穿透力,明顯是殺傷力不夠的體現。如果再加大威力,這鐵片會深深紮入土裡的。”張正書也不顧得臟,扒開了泥土,指著土裡的那個小鐵皮說道。
曹錕愣住了:“如果這東西用在戰場上,那豈不是……”
“絕對不行!”
張正書脫口而出道,“這黑火藥的材料也就那麼幾項,隻要有心人,僥幸得了一個沒爆炸的地雷回去,那肯定會研究出黑、火藥到底是什麼材料做的了。簡而言之,這黑、火藥沒啥技術含量,就好像窗戶紙一樣,沒捅破時大家都好,捅破了外麵的人就瞧見屋裡的情況了。”
好吧,這話說得是有點葷,聽得周銘眼睛都亮了,更彆說曹錕這條光棍,更是發出了嘿嘿幾聲不懷好意的壞笑。
張正書打的這個通俗的比喻,就是想讓他們知道,這黑、火藥不存在代差,也就是說彆人可以輕易模仿。無非就是配方比例問題而已,這個也好辦,隻要千方百計弄到一個沒爆炸的地雷,冒死拆開,從裡麵倒出黑、火藥來稱量,就足以獲得任何秘密。
木炭、硫磺、硝石,這三樣東西都是尋常易得之物,雖然大宋一直明文禁止向遼國、西夏出售硫磺,其實根本沒用。世界上有硫磺的地方多了去,隨隨便便都能找到。硝石難一點,但也不是多困難的東西。木炭就更不用說了,舉手可得之物。
可以說,遼國、西夏早就知道火藥的奧秘了。
可他們就是不用,為啥?因為他們認為,用了火藥,個人勇武就沒有價值了,長久來看,並不劃算。瞧瞧宋朝就知道了——好吧,宋朝軍隊並非用了火藥就萎靡的,而是自立國幾十年後就一直萎靡至今。為何?因為“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啊,在這個基本國策裡,軍隊還能打勝仗,已經足以證明漢人的厲害了。自廢武功都能和夷蠻打得不相上下,不敢想象,如果宋朝實行的是軍功爵製度,那早就把西夏給滅了,把交趾給滅了,有幽雲十六州奪回來了!
大量使用火藥的最佳時期,就是張正書弄出黃、火藥之後。
這黃、火藥比黑、火藥厲害多了,就是不太穩定,需要添加穩定劑。而且黃、火藥的問世,不是用嘴說說而已,而是要建立起一個化學基礎,在化學基礎上做研究,才有希望研製出來。往少裡說,起碼要個十年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