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躲無可躲(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668 字 2024-03-23

張正書歎了口氣,說道:“那不然還能怎樣?那端王是認準我了,我做什麼都沒用啊!”這是實話,要是趙佶認準了張正書,張正書現在確實難以做什麼來抵消他的念頭。好在趙佶還不是皇帝,沒法由著性子來。要是趙佶已經成了皇帝,張正書二話不說就要跑路了。

瞧瞧趙佶對付情敵的手段就知道了,吃醋的女人是不講道理的,吃醋起來的男人,更是不講道理。要是這個男人身居高位,還弄他不過,那就是一樁禍事了。

張正書不知道現在他在趙佶眼中是個什麼形象,但肯定被列為“情敵”的範疇了。

天地良心,張正書明明和李師師保持著距離,也沒有一絲旖旎的心思,偏生被趙佶記恨上了,這算什麼事?無妄之災啊!

“這可怎生是好?”曾瑾菡也急了,她也聽聞過趙佶的大名,端王心術不正,喜歡走馬狎妓,雖有文才,卻放浪不羈。這樣的權貴,是哪個商賈都不想惹的。

張正書安慰她說道:“如今看起來,倒是沒有什麼事。他隻是端王,又不是皇上。要是他做了皇帝,我立馬跑路。可惜啊,他隻是個親王罷了。”

“還‘隻是親王’罷了,那端王要是鐵了心與你為難,你能怎樣?”曾瑾菡急得都快掉眼淚了。

“放心,在開封府他還不敢亂來的……”

張正書很篤定地說道,曆史上,就沒有一個趙氏宗室敢做什麼天怒人怨的事。要是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那趙氏宗室恐怕就容不得他了。削爵都是輕的,按律法嚴判是大概率的事。為何是這樣呢?咳咳,這就得扯到趙光義了,可能是因為得位不正,趙光義對待太祖一脈,嚴苛到不行。稍稍犯錯,恐怕就要遭到滅頂之災。

這些年來,趙氏宗室中的太祖一脈,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的。

有鑒於此,很多王爺,郡王,或者是其他爵位的宗室,都如履薄冰,不敢做什麼出格的事。

正因為是這樣,所以宋朝的宗室都很安分,沒有一個敢造反的。也是,燭光斧影的事,還曆曆在目,誰敢造反?

然而曾瑾菡雖然熟知人情世故,卻不太懂政治:“我等都是商賈,如何能和一個王爺鬥?不若郎君你備厚禮,上門賠罪罷!”

張正書卻苦笑道:“人都得罪了,賠禮有用嗎?”趙佶的小心眼,張正書是一清二楚的。

曆史上,章惇反對立趙佶為帝,認為趙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可向太後以宋神宗語駁斥章惇:“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最後,向太後在曾布、蔡卞、許將等大臣的支持下,強行立了趙佶為帝。趙佶一登基就找了個借口,而蔡京為了奪權,利用台諫官彈劾章惇,與趙佶裡應外合,總算是把章惇弄出汴京城了。章惇被貶為武昌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即便是這樣,趙佶依然沒放過章惇,把章惇一貶再貶,貶為雷州司戶參軍。從此,章惇就一路奔波,從舒州、睦州、越州,最後到湖州。短短兩年多時間,章惇南遷北移,最後病死在貶所之中。

看到了沒?趙佶的記仇,一點都沒有君王風度。

再加上他的荒唐,任用小人,為禍天下,根本不配為君。

可惜,曆史偏偏和宋人開了個玩笑,最終導致了“靖康之恥”。

躲避是躲避不過的了,被趙佶記恨上,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張正書對此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既然躲不掉,那就舍得一身剮,把趙佶這個準皇帝拉下馬好了!

對此,張正書有三手計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