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躲無可躲(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668 字 2024-03-23

一,自然是讓趙煦生個健健康康的兒子出來,有可能的話,儘量延長趙煦的壽命。不過,以趙煦好色的性子,估計這條路很渺茫。二,就是申王趙佖了,理論上講,申王趙佖才是趙煦死後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可惜有眼疾。但是,在張正書這裡根本不算事。不就是個近視眼嗎,張正書弄出玻璃之後,還怕弄不成個高度近視眼鏡?這樣一來,申王趙佖就不會因為眼疾被刷掉了。這個計劃得儘快實施,還需要在民間多多宣傳申王趙佖的“仁義”。額好吧,其實申王趙佖也不是什麼好貨色,平庸至極,是個老好人。不過怎麼說,都比趙佶當皇帝好好一點。最重要的是,申王趙佖有個厲害的兒子趙有奕,這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最後一個計劃嘛,自然就是安排退路了。

天下之大,張正書哪裡去不得?

不過,這得首先弄出船隻來才行,沒有船隻,一切都是虛的。

除了船隻外,還得招募船員,自己培養船員。如果是趙佶為帝,那在趙佶登基之前,張正書就帶著全家老小出海生活。

隻是這幾個計劃都有點……不可告人,自然不能告訴曾瑾菡了。

“郎君,你莫要犟,我可不是說笑的。”曾瑾菡繼續勸道。

張正書搖了搖頭,苦笑道:“沒有用的,隻會讓那端王更加看不起我,便是現在都能放手整我了。”

曾瑾菡不信,皺眉說道:“安有如此王爺?”

“趙佶不就是?”

張正書心道,你還不知道他的荒唐事呢,千古皇帝,他也算是獨一份了。

曾瑾菡長籲短歎,這頓飯吃得不歡而散。

而張正書呢,則打定了主意,不管怎麼樣都好,為了自己,為了大宋,都不能讓趙佶登基。

在送走曾瑾菡後,張正書坐在小樓上,看著萬家燈火,心中想著:“西北戰事一了,趙煦估計會來我這裡了吧?”

為什麼張正書這麼篤定呢?

完全是因為張正書料中了第二次平夏城之戰的結果,趙煦不得不再次過來取經了。估摸現在朝廷裡,是戰是退,已經要吵成一鍋粥了吧?張正書隻想嘿嘿冷笑,要說朝中諸公嘛,做實事不行,吵架開乾倒是一把好手。偏生到了遼國,到了西夏,他們的膝蓋就軟了,脊梁就彎了。這就是文人的“骨氣”,像蘇轍那樣的文骨,這時候的朝堂已經沒有了。剩下的,隻有曾布、蔡京一流的政治投機者。

這確實是悲哀。

不僅僅是大宋的悲哀,也是儒家的悲哀。

儒家到此,已經走入了死胡同。看似科舉把儒家捧得很高,實際上高處不勝寒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