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財政審計(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767 字 2024-03-23

路子走彎了,確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但曆史不能重來,張正書雖然對儒家不感冒,但也想從根本去改造儒家。

怎麼改造呢?還是那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然,也要警惕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不過,既然趙煦肯接受裁軍,化軍為作坊雇傭,就證明了這條路還是有希望的。起碼,在趙煦還是皇帝的期間,儘快形成一個定式,那宋朝的軍隊就不會那麼孱弱了。至於趙煦之後變成什麼樣?張正書不敢揣測,不過,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裁軍的好處,那些文官最多也隻敢在暗中使絆子吧?

“算了,我操心那麼多乾嘛……”

張正書悠悠然起身的時候,驀然回頭卻發現鄭月娥怯生生地站在後麵,手裡拿著一件裘衣。

“小官人……”

鄭月娥都還沒說話,張正書就嚴厲地盯了她一眼,說道:“就知道拿衣服給我,你自個呢?穿得這麼單薄,冷著了怎麼辦?”說罷,張正書不由分說搶過那件裘衣,披在了她的身上。接著,張正書走下了小樓。

鄭月娥感受著裘衣的溫暖,嘴角先是有些翹起,然後又露出了哀怨的神色。

“鄭月娥啊,你莫要癡心妄想了,他心中不會有你的位置的……”

冬夜寒涼,小樓上,唯留下幾縷茶香。

而放置在茶幾旁的蜂窩爐,還燃著紅紅的火焰。

……

宋朝皇宮,大內裡。

“彭元量,這蜂窩煤好似挺管用啊?”

趙煦此刻也沒有了一個帝王的模樣,席地而坐在蜂窩爐旁,把手放在一旁烤火。

彭元量在一旁恭維地說道:“陛下,確實管用。”

“那姓張的小子,果然有些才能。禁軍已經剔除了千餘老弱病殘了罷?”趙煦不經意地說道,“這千餘老弱病殘,居然沒有一個鬨事的。最關鍵的是,還極為聽從管轄,這就奇了……”

“陛下,小的讓皇城司去探查過,發現在中牟縣那邊,作坊已經完全建了起來。除了用到一些差雇木匠之外,其餘都是退伍禁軍自個建設的屋子。有食堂,有寢室,還有塌房,甚至連茅房都有專門的地方。據聞,除了食堂以外,其餘地方都嚴禁煙火,比軍器監的火藥作都要嚴苛得多。一般人,都不準進入作坊一裡地,聽聞這是甚麼軍事化管理。是了,有商賈需要買蜂窩煤,還得依照程序,到前堂洽談。各個支出收入項目,都要經過三個賬房先生之手……”

彭元量的話,讓趙煦大為驚奇:“三個賬房先生?”

“回稟陛下,聽聞這是張郎君獨創的財政審計製度,說是要徹底杜絕貪拿……”彭元量的聲量很輕,怕是觸怒了趙煦。

“這小子,倒是有些才乾。那個財政審計製度,能否為大宋上下所用?”趙煦也被那些貪官汙吏惡心到不行,好幾次都忍不住要拿人開刀了。奈何文官勢力現在太大,牽一發而動全身,做為一個皇帝,不得不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