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畸形稅收(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442 字 2024-03-23

交稅這件事,很明顯就轉移給了佃戶、自耕農。哪怕是二十稅一、三十稅一,折合成夏秋兩收,也是等於十稅一、十五稅一了。再加上各種雜稅、佃租,佃戶交稅的比例已經超過了一半。這個稅收,哪怕是在曆朝曆代來說,這個隱形的稅收都很重了。

問題是,壓力都轉嫁給了佃戶、自耕農,那地主呢?基本不承擔稅收,哪怕農稅隻占了宋朝稅收的三成多,可這種畸形的稅收比例,已經埋下了足夠大的隱患了。

如果給張正書來執政,張正書肯定會一手刀槍,一手稅單,把地主強加在農民身上的稅賦給減輕,逼迫地主交稅。這個模式是不是很熟悉?不錯,就是後世米國的國稅局模式。在後世的米國,不管是黑白兩道,還是平頭百姓,最怕的不是警察,不是fbi、cia,而是國稅局。要知道,國稅局可是掌控武力的。換而言之,這是一群持槍上崗的稅務官。武力催稅,你敢不交稅?他們能開著坦克到你家門前,分分鐘教你做人!

在百年催稅行家,米國國稅局麵前,隻有稅收一件事,不知道多少人栽倒在他們手上。可以說,隻要米國國稅局想查你,連你祖宗十八代都能查得一乾二淨。

可惜,宋朝皇帝都太軟弱了,憑空養著那麼多兵都不懂用。

趙煦也無法接受這個模式,滿朝官員也會竭力反對的。在那些文官看來,他們可是道德典範啊,怎麼可能偷稅漏稅逃稅?還用武力催收稅賦,這是有辱斯文的事!他們還能煽動輿論,逼迫皇帝讓步。

冗兵、冗費、冗官,並非一日而成的。宋朝是根基,就是這樣一步步被腐蝕的。

貪婪的文官,假仁假義的地主,就是大宋的掘墓人。

看看宋朝此起彼伏的起義就知道了,官員還沒有問責製度,大不了換個地方再撈錢。

畸形的稅賦,讓大宋雪上加霜。要不是王安石改革了一下,充實了國庫,恐怕宋朝連官員的工資都發不出了。但王安石也因此得罪了天下地主和無數同僚,怪不得他下台後所有人都彈冠相慶了。

從實際情況看,輕搖賦稅、平抑物價是沒錯。

但趙煦卻忘了一件事,公式並不能亂套的,而要根據實際情況。滿天下的文官、地主都吃得滿嘴是油了,還要給他們輕搖賦稅,平抑物價,隻能讓經濟更加雪上加霜。唯有像張正書這樣,刺激消費,才能將達官貴人錢窖裡的錢全都“誘”出來。

趙煦無法想通這件事,因為他的思維就是很典型的宋人思維,眼睛裡隻盯著農民,卻忘了天下財富有八成是在那些達官貴人、巨賈鄉紳手中的。

“這沒道理啊?”

趙煦想來半天沒想明白這事,最後隻能苦笑:“那姓張的小子,總能給朕一些驚喜……”

“不錯,張郎君最近挺喜歡拋頭露麵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