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建造這樣的房子可以出風頭啊!想想看,建造超過四層樓的房子,已經是汴梁城第一高樓了。要是八層的話,那可不得了。這種“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手可摘星辰”的感覺,可不是在哪裡都能體會的。
算了算這筆賬的老劉工匠,也樂開了花:“小官人果然是會掙錢的!”
“對了,這樓層千萬不要超過八層,不然我怕出事。還有,要是水泥散賣也成,那就不是一斤一百錢了,起碼要一斤三百錢。請你們建築隊,才能有這個折扣,你說是不是?”
張正書嘿嘿一笑道,他還打算用水泥來掙大錢的,自然不會賣得便宜了。
老劉工匠也心領神會,反正技術是張正書的,他不過是一個工匠,怎麼銷售也不關他的事。隻不過東家能賺到錢的話,那老劉工匠的薪資就肯定不會短了。這年頭的工匠都特彆樸實,你出的價錢高,我給你乾一輩子都沒問題。甚至兒子、孫子都可以一直為你乾活。
說實話,在整個汴梁城,還真的沒有誰出的價錢能比張正書還高的。
能賺到這麼多錢的工匠,都是出來開鋪子的了。甚至好多工匠鋪子的收入,都未必有老劉工匠高呢。在這個意義上說,老劉工匠給張正書打一輩子的工,他都是樂意的。最最重要的是,這張小官人懂得尊重他的意見,不會瞎指揮,也不會搞什麼外行領導內行的事。金錢、尊重都有了,老劉工匠能有什麼不滿意的呢?
彆忘了,這水泥還是張正書的主意,沒有他的指點,恐怕老劉工匠一輩子都鼓搞不出來這水泥。
心情大好的老劉工匠,陪著張正書轉悠了一遍商場。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空蕩蕩的大房子,說話聲音稍稍大那麼一點點都有回音,人走在裡麵怪滲人的。在二樓,上麵還殘留著施工的痕跡。但張正書知道,隻要一天的功夫,保管這裡變得乾淨無比。
滿意的點了點頭,張正書才總算是鬆了口氣。
超市完成了,那賣菜的事情就能提上議程了。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個地方光明正大地賣果酒了,雖然果酒不用繳稅,但混在超市的商稅裡,任憑誰都沒話說的。
穿越了差不多半年時間,張正書已經把宋朝的規矩摸得差不多了。他當然知道有很多官員、地主、鄉紳……利用手中的特權,從而“合理”地偷稅漏稅。說實話,北宋的苛捐雜稅確實是比唐朝多了很多,像什麼丁錢、徭役錢、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稅、進際稅、蠶鹽錢、曲引錢、市例錢等等,連帶買賣田地房產都要交契錢,也就相當於後世的“契稅”了。
這契錢其實就是強製性規定凡民間得土地房屋交易都必須使用官府印製得契紙,不買官契紙、不納契稅要倍罰契稅。宋朝不僅要收“契錢”,連帶牙人,也就是中介,都要交稅。所以這“契錢”和“牙錢”合在一起,統稱為“牙契錢”。北宋末年的“牙契錢”可不低,已經達到了五十稅三的地步,也就是說,像之前張正書在中牟縣買了三百畝荒地,交稅都要交六十多貫。
宋朝的稅收機製相對於唐朝,甚至是明、清,都要完善得多。但隻要是製度,就肯定有空子的。後世的稅收製度完整不?不一樣大把人偷稅漏稅,特彆是明星,合同都是陰陽合同的,不知道逃掉了多少稅。要是像美國稅務局那樣,武力催收,怕是沒人敢不交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