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尚且如此,宋朝就更不用說了。
彆的不說,滿朝諸公的族人,哪一個不是經商、收地租之輩?不懂得把稅務轉嫁給農戶,那他們就白當官了。也怪不得宋朝農民起義那麼頻繁,稅收太重了,一旦災年荒年農民就過不下去,能不造反?好在宋朝有常平倉等製度,起義也隻是小範圍的,從來沒有波及到彆的路府,不然宋朝的統治根基就算完了。
宋朝的商稅也是很完整的,但稅收比例其實不高,這也是為什麼宋朝很多人經商的緣故。一般來說,宋朝的商稅就兩種,一種是過稅,值百抽二;一種是住稅,值百抽三。課稅範圍甚廣,凡布帛、什器、香藥、寶貨等,民間典賣馬牛驢騾橐駝、商人販茶鹽均在征課之列。
這商稅比酒稅輕多了,張正書交那麼點點商稅,其實也不過是毛毛雨而已。
關鍵是,這等於明文鑽漏洞,不割點肉,怕是朝廷都容你不下!
隻不過當朝廷發現區區一個超市,交的稅居然比一個市場都要多的時候,怕是也顧不上甄彆裡麵有什麼商品了。
“接下來的手段,就是利用超市開業這個話題,再炒作炒作四輪馬車了。”
張正書早就準備把第一輛滿血的四輪馬車拿出來拍賣的了,有了一輛實驗性的馬車之後,李家村作坊齊心協力製造出來的四輪馬車,隻會越來越好。第一輛滿血的四輪馬車,不僅裝飾奢華,還在配置上沒有半點折扣。可以說,這是大宋的第一輛概念車!
概念車嘛,通常都是有價無市的。
所以,起拍價在一萬貫錢,不多吧?
而且這也是一個新聞噱頭,在報紙上炒一炒,那肯定能轟動整個汴梁城的——鑲了黃金的馬車,都未必能賣出一萬貫錢啊,張小官人哪裡來的自信?
人都是好奇的,再加上張正書讓人送去的請帖,怕是會製造出另一個奇跡來。
當然,也很可能流拍。
不過也沒關係,張正書還有個殺手鐧,那就是請人體驗——自然是最有希望掏錢的那幾個人了。就算他們沒有出手拍下四輪馬車,可是中配的四輪馬車,他們總該會心動吧?才區區五千貫錢,就能買到一個身份地位的象征,就跟後世的豪車一樣,張正書相信隻要販賣概念成功的話,肯定有成堆成群的富人願意買賬的——無他,就為了臉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