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宋朝在總戰績上不算差,勝率也挺高,有百分之七十。但實際上呢,這些勝率都是打小仗積累下來的,真正打決戰的時候,宋朝一如既往的掉鏈子,互相扯後腿,最後一敗塗地。
不過意外的是,宋朝對上西夏,卻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材,兩國打了好幾場,卻是互有勝負罷了。
好吧,說是互有勝負,其實宋朝一直是勝少敗多。
沒辦法,西夏人是鐵了心要打出一片天地的,宋朝養尊處優那麼久了,哪怕是西軍,也比不上黨項人更不要命。再加上朝廷時不時派幾個監軍、指定幾個啥都不懂的主帥、製定一些荒謬至極的戰陣,能打得贏才有鬼。
然而宋朝國力始終碾壓著西夏,西夏再厲害,打贏了再多場戰役,可一旦輸掉一次決戰,那危機就降臨了。一如現在這樣,四十多萬大軍隻回來了幾萬人,西夏真的傷筋動骨了。為今之計,除了叫遼國出來拉偏架,西夏是一點辦法都沒了。
兵,確實可以強征。可糧食沒了,那絕對是一件壞到不能再壞的事。
梁太後也知道嵬保沒、結訛遇兩人的話沒錯,不過她也記得,當初就是他們慫恿自己出兵攻打平夏城的。本來她不應承的,西夏雖然糧食歉收,但隻要對遼國這個西夏名義上的宗主國態度好一點,用鹽來貿易,是可以交換到足夠的糧食的。
但這兩個人一直在說什麼“祖宗辛苦打下來的地方,豈能就這麼被宋人占了去”,這番話在西夏境內是很有市場的。嗯,打個比方,就好像宋人一直念念不忘幽雲十六州一樣,故土難舍啊!——其實還是利益在作怪,如果平夏城不是膏腴之地,幽雲十六州不是產糧產馬的好地方,值得西夏人、宋人這麼念念不忘嗎?瞧瞧那片大草原,不能種糧的,再大有什麼用,漢人一樣不屑一顧。漢朝、唐朝時占據的草原夠大了吧,不見宋人嚷嚷著要拿回來?
宋朝之所以視西夏為眼中釘,除了西夏占據了黃河河套之地以外,還阻攔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
雖然,宋朝這時候的西域因為人類自己的作死,大量砍伐樹木,致使本就貧瘠的土地退化成了荒漠。西域幾百個國家,現在也沒剩下幾個了。但即便是這樣,西夏也能在和西域各國的貿易中,賺得盆滿缽滿。這也是為什麼西夏的冶鐵技術這麼高超的緣故了,都是來自西域,甚至中亞的技術啊!想想神乎其神的大馬士革刀就知道了,西夏人的馬刀雖然達不到大馬士革刀的境地,但也是難得的利器,比宋朝的生鐵兵刃好得多了。
要知道,西夏自建國到現在,一直處於不斷的戰爭之中。不是和宋朝打,就是和遼國打。但有一個對手,西夏是一直在打的,那就是回鶻。為了打通河西走廊,西夏人攻擊回鶻人攻擊了五十多年。但即便是這樣,西域的瑪瑙、玉石、琥珀、檀香、木香也還是經過西夏人的轉手被賣往宋朝、遼國、高麗,甚至大理、交趾等國。通過和西域的貿易,西夏得到了巨大的經濟利潤。
這個利潤,彆說宋朝眼紅,就連遼國也想分一杯羹。
西夏尊遼國為宗主國,裡麵就有一個條款,就是必須分一部分絲綢之路的利益給遼國。
要張正書說,這些夷蠻國家真的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搶劫倒是很在行,但要說經商,那就是一根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