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情,張正書自然也很快就知道了。畢竟汴梁城就那麼大,人口雖然超百萬之多,可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裡,汴梁城郊外的鐵匠鋪全都準備仿製彈簧的事,也瞞不過誰。特彆是張正書手中還有“黑客”,他們的一舉一動張正書都知道得很清楚。
“小官人,這不用去管他們嗎?”
周銘覺得奇怪,這簡直是在搶張正書的錢啊,這張小官人不急?
“這要是好弄的,我何必要賣這麼貴?”張正書不緊不慢地說道,他還巴不得這些人能鼓搞出什麼名堂來呢。技術壁壘,豈是這麼好跨越的?
周銘不懂技術,但聽張正書這麼一說,聰明人當然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怪不得張正書不急,原來是有獨家技術的!周銘了然於胸,這張小官人看似年紀不大,但一肚子主意不知道是從哪裡學到的,隨隨便便一個就能賺錢,還是賺大錢。可笑張根富的續弦妻子還說他是敗家子,半年不到就花出去了十萬貫。可也不想想,單單是這兩天預定四輪馬車的達官貴人、鄉紳巨賈送來的錢,早就超過二十萬貫了。
這個數字,還不斷的往上增長。這要是敗家子的話,周銘也很想體驗一回。
周銘覺得,要是他能做這麼一個敗家子,看誰不順眼,都能拿錢砸死這醃臢漢。
然而,最讓周銘佩服的是,張正書賺了錢之後,第一件事不是把錢儲藏起來,而是二話沒說,拿出好幾萬貫,說是過年大紅包,要獎勵給員工的。哪怕隻是個技校做飯的廚娘,都得到了幾十貫的大紅包,樂得她見牙不見眼。
更“過分”的是,作坊裡的那些工匠,特彆是參與四輪馬車研製的工匠,比如冶鐵匠、煉膠匠,甚至榨油匠他們,都得到了一百貫到幾百貫不等的大紅包。
而且,張正書的分法讓人挑不出毛病來。四輪馬車之所以成功,和這些工匠的付出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這些工匠的日夜研製,怕是也不會這麼早研製出這四輪馬車來。這種情況,刺激得沒什麼技藝的工匠,更加努力去學習技術了,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拿個幾百貫錢,在汴梁城中也做個“有錢人”。
周銘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換做是他,可能也會拿一點錢出來,但絕對不會豪氣得一下子就拿出幾萬貫錢來。
甚至,連“家樂福”超市的員工都一個不落下,人人都有幾十貫錢的大紅包。張正書美曰其名為,過年了大家開開心心的,沾沾喜氣。
這能不喜氣洋洋的嗎,這些員工往年都是過苦日子過慣了,哪曾想今年過年,居然會有這麼多錢?甚至以往一年賺的錢,還不夠張正書一次給的錢多!這些人立馬就對張正書死心塌地,準備一輩子跟張正書混了!
即便張正書是收買人心,周銘都覺得張正書大方得有點過分了。
“有錢也不能這麼花啊!”
周銘雖然頗有微辭,可手上拿到張正書給的六百貫錢大紅包,他這個想法立即拋諸腦外了——這樣的好東家,再給他來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