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這鐵線打出來了!”
這時候,汴梁城郊的一個冶鐵作坊裡,一個冶鐵學徒用鐵鉗夾起了一根燒得通紅的鐵絲,放進一桶黃澄澄,散發著惡心氣味的液體裡。“嚓!”短暫的響聲響起,再飄來令人作嘔的氣味,這個冶鐵學徒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看到這一幕,一個老鐵匠接過那鐵鉗,等到鐵線稍稍冷卻了之後,用一塊厚麻布包裹著,輕易地就彎成了彈簧的形狀。這彈簧的外形倒也十分相似,可惜的是,他們試了試這彈簧的彈力,卻根本沒有那麼神奇的作用。用手壓了壓,卻根本回不到原先的形狀。
“到底是為何?不是說,用乾餾過的煤炭再煉鐵,就能得到上好的鋼鐵嗎?為何這彈簧,卻做不成?”這老鐵匠百思不得其解,差點沒撓破頭。
“師父,這是張家的秘法罷,若是這麼容易就仿製出來,他們就不敢賣那麼貴了……”
這冶鐵學徒小心翼翼地說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猜測已經很接近事實了。
“你這娃兒不知曉啊,要是做出來了,師父我這輩子就衣食無憂了。”這老鐵匠也是感慨,從昨天開始,他就打這個彈簧的主意,沒想到一連試了好幾次,除了弄成一些韌性不錯的鐵線之外,一點彈簧的跡象都做不成。沒辦法,材料不行,你再努力也是假的。
不過這老鐵匠確實有點本事,也猜到了是鋼材不行,所以他也換了好幾種煉鋼法,卻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師父,這做不成咋辦哩?還有顧客要打鋤頭,要打鐵鍋……”
這冶鐵學徒小心翼翼地提醒道,生怕惹得這老鐵匠生氣了。要知道,在宋朝這時候,師父就等同是父親,打罵那是經常的事。而且等學成了之後,如果師父沒有兒子,你還得給師父養老送終。如果不遵守這個,那就是欺師滅祖的無恥之徒,任憑誰都要唾罵的。
老鐵匠也是財迷心竅了,他經過這麼一番失敗也醒悟過來了,要是那彈簧那麼好做,為啥人人不能賺大錢?怕是要想學這技藝的話,他要拜那張小官人為師才行。可他都一把年紀了,哪裡拉得下這臉來?
“唉,罷了罷了,以後有空閒了,再鼓弄這甚麼彈簧罷!”
老鐵匠家資也不豐,要不然也不會鬼迷心竅打彈簧的主意了。
實際上,像他一樣打彈簧主意的,又何止一個人?可以說,見識過彈簧“威力”的鐵匠,都琢磨著怎麼把這賺大錢的彈簧給鼓搞出來。還是那句話,沒有人會嫌錢多的。彈簧能賺大錢,聰明的宋人早就看出來了,所以到處打聽,哪裡能製造彈簧。
可問題是,這些鐵匠都試過了各種辦法,都不能製成這樣的彈簧,甚至連十分一的彈性都不夠,這就讓人很沮喪了。
這老鐵匠,隻是其中之一罷了。
歎了口氣,老鐵匠還是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老老實實去打鋤頭、鐵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