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仔細瞧瞧,這手袋漂亮嗎?”
張正書不甘心,開始循循善誘曾瑾菡了。
“倒是挺彆致的,隻是……這還是行囊啊?而且,這般小,能賺得了甚麼?”
曾瑾菡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張正書這般推崇這個“行囊”呢?
“這手袋可不是這麼用的,你瞧……”
張正書也不顧形象了,“優雅”地用手挽起這個手袋,扮出一副“婀娜多姿”的形態,笑得曾瑾菡前俯後仰,猶如花枝亂顫一樣。張正書也預料到了,但他還是厚著臉皮說道:“你瞧啊,這手袋裡可以放一麵小鏡子,放一把小木梳,可以放下胭脂水粉,還能放錢銀、手帕……這些女兒家的東西。也不重,掛著它逛街,彆有一番風情!而且啊,也不用從袖子裡、從懷中掏東西了,那不雅觀……”
聽張正書這麼一說,曾瑾菡也點了點頭,好像確實是這樣的。
“似乎挺好的?”
曾瑾菡也慢慢接受了這個手袋,甚至越看越順眼了。
沒辦法,這手袋就是按照宋人的審美製造出來的,不僅色澤討好,連帶上麵淺藍色的蘭花刺繡,也是花了極大心思的。想想看,即便不太厚的皮革,那韌性可不比布料。也不知道那些個紡織女工是怎麼用巧手,才費儘力氣製成這樣一個手袋。
“唉,看來要弄成縫紉機才行,單靠手工縫紉,效率多慢啊!”
雖然有這麼個想法,可張正書也知道,彆小看一台縫紉機,能製成一台縫紉機,那說明工業技術已經初步入門了。要知道,一台縫紉機由機頭、機座、傳動和附件四部分組成。這些結構,都是一些精巧的部件。不同以往那些傻大粗,沒有高超的煉鋼鐵技術,根本弄不好。
要是再後世,那還算好。可是在宋朝,也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不過怎麼樣都好,想要推動工業革命,紡織機、縫紉機什麼的,是一定要弄出來的。
縫紉機再難,張正書也要弄出來。一旦弄出來,宋朝的生產力就會突飛猛進,可能就會開始尋求市場了。資本的力量一旦形成,吃人的怪獸就放出來了。雖然這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宋朝新興的資本家會對自己人下手,但宋朝市場飽和之後,他們會怎麼選擇?用腳趾頭都想得出來,那肯定是對外擴張的,從後世來看,自從資本出現之後,每一次戰爭,資本的力量都隱隱出沒。資本的吃人性質,暴露無遺!然而不同的是,漢人會從被吃的那個,變成吃人的那個,曆史也會因此走向不同的方向。不過怎麼樣都好,漢人能繼續科技領先,保持科技碾壓,就是張正書想要的!
“咦,這個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