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越看越順眼(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300 字 2024-03-23

曾瑾菡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好奇地翻弄著這手袋的磁石扣子,覺得神奇異常。

張正書笑道:“不就是兩粒磁石麼,沒啥稀奇的。”

“磁石?”

曾瑾菡涉獵甚廣,也知道這磁石是甚麼,但她沒想到磁石居然還有這等作用。

“其實也不算得上是磁石,不過是用鐵塊在磁石上摩擦,然後讓鋼鐵磁化罷了。”張正書覺得這沒啥的,利用天然磁石的磁場作用,使鋼鐵內部磁疇的排列規則化,從而讓鋼鐵顯示出磁性的辦法,後世已經是一種常識了。可現在是宋人嘛,還不太明白其中原理。但這不妨礙宋人已經學會了這一方法,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述了就記錄了這一方法:“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漢人善於發現規律,卻不善於總結,也不善於深究。這其實也是儒家的根源,畢竟儒家隻講究聖人之意,隻順聖人之言,至於深究天地至理?對不起,沒興趣,他們還得去做官呢,哪裡有時間鼓搞什麼天地至理!

可以說,像沈括、李誡、蘇頌這等又是文人、又是科學家的存在,是少之又少。畢竟不是所有儒者,都對這些感興趣的;也不像這些科學家這樣,能聰明到去深究天地至理。

瞧瞧孔子對兩小兒辯日的態度就知道了,他可是從來沒想過這種“簡單”的問題,孔子的全副心思,都在“複周禮”、“宣仁德”這件事上,哪裡會去思考什麼天地至理。要是道家、墨家去思考還差不多。

“原來如此,郎君,你懂得真多!”曾瑾菡也發現了,雖然她的未來夫君對孔孟之道、經書大義不甚熟悉,但是這些“旁門左道”卻好像能隨手拈來一樣。更厲害的是,張正書往往能把這些“旁門左道”升華成了不起的產品,賣出個大價錢來。

說實話,曾瑾菡也曾想過在成親之後“輔導”張正書攻讀詩書,考個進士光耀門楣。可隨著張正書的攤子鋪開,曾瑾菡也瞧出來了,張正書誌向不在官場,而是在作坊。彆看張正書很多時間都在“京華報社”裡,可他在書房裡一拍腦袋就一個主意,還極其有可行性,這就非常驚人了。看看李家村的那些個作坊,不知不覺間已經招工千餘人,而且還因此形成了一個集鎮,極其繁華的集鎮,這就是張正書的本事!

想想看,有哪一個地方官,能在半年時間讓治下的州府縣鄉從一個平庸之地,一躍成為繁華不輸大城鎮的所在?

沒有吧?

可張正書就能做到,而且他說了這隻是虹吸效應而已,按照原話來說,就是李家村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大的上升空間,所以對發展要素有更大的引力。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李家村的人有錢了,自然要消費的,於是自然而然的,李家村周邊的城鎮就盤活了。

“這隻是作坊的效果之一罷了!”這句張正書的原話,雖然語氣很平淡,但透出的自信卻是讓曾瑾菡最動容的。男人沒有什麼都不要緊,最重要不能沒了自信。自信不是自大,而是出自對自己的認知,勝不驕,敗不餒,始終對未來,對自己有信心。

而這種信心,是能感染人的。

比如曾瑾菡,就被張正書的自信感染了,她也認為張正書的願望將來肯定會實現!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