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治理河患(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148 字 2024-03-24

遼國細作一事,卻讓趙煦很是滿意。

皇城司終於立了一次功勞了,也不算白養了他們。

但趙煦不會知道,危險不但沒有排除,反而愈加隱蔽,或者說愈加危險了。試問,宋遼兩國互相經營了這麼多年,國內的敵國細作豈能是一網打儘的?肯定還有散落在各處,或者隱匿起來的。這未知的敵人是最可怕的,更何況那是潛伏起來的毒蛇?

不過張正書也知道,如果諜戰是能一勞永逸的,那就不叫諜戰了。想都不要想,在出入境那麼隨便的古代,安插一個細作會是多麼容易。潛伏和反潛伏,將會是纏繞一個國家建立到滅亡的全部。

現在,該把精力放在提升國力上麵了。

這一日,是二月二,龍抬頭。

按理說,乍暖還寒時候,是不宜播種的。張正書當然也知道天時的問題,但他的千畝田地上還覆蓋著茅棚,這點寒意就不怕了。早在幾天前,收割完最後一茬蔬菜,這千畝田地就不再種植蔬菜了,而是按照嚴格的間隙,種植了棉花。更重要的是,這土地裡已經提前施了足夠的肥料,還間接種上了大豆。

大豆的根瘤能提供足夠的氮,這種肥料可以讓棉花增收,是最為天然的肥料。再加上大豆和棉花的生長周期、成熟期基本相同,也是一個利好的因素。隻要注意間隔問題,留下足夠的空間讓棉花生長,打多點棉花是非常可能的。因為大豆和棉花的生長高度和株密度都相似,不利於通風光照。解決了光照問題,其實這兩者是最好的互補。

當然,這個間種的法子在後世不受待見,是因為後世有人工合成的氮肥,自然不需要用到大豆了。再加上棉花種得密一些,也能種多一些,打多一些棉花。農民都是會算數的,省下來的那點氮肥錢,恐怕都沒有把虧的錢給賺回來。於是,間種大豆的法子自然就不流行了。

可在大宋,大豆的根瘤,就是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氮肥,張正書哪裡舍得放棄?

把種子種下後,等大豆和棉花破土而出,再過得十幾天,就可以撤開茅棚了。

到時候,隻需要精心打理,這棉花豐收就不是問題。

了卻了心願之後,張正書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