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那張家小子手中,也有堪比皇城司、安撫司的密探不成?”
彭元量的猜測已經很接近事實了,可惜他自己否定了自己:“不可能,這密探哪裡是這般輕易就建起來的?如果他有這樣的密探,皇城司為何一點風聲走尋不到?嗯……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利用新聞探子從宮中知須了天下大事,然後推敲出來的。這樣一來就能說得通了,這張家小子的推敲為何往往能切中要害……”
就在這時候,彭元量發現了趙煦的神情開始變得凝重了起來,久久都沒看完那封密信。
等趙煦放下密信的時候,那不帶絲毫感情的聲音就響起來了:“彭元量,去年冬以來,各地降雪都很大麼?”
“回稟陛下,去年冬以來,各地普降大雪,但並無嚴重災情。”彭元量不敢怠慢,連忙答道。
“那就是說,開春之後冰雪融水也會增多了?”
趙煦明白了,這兩件事是有聯係的。但為什麼在張正書之前,就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了?
“冰雪融水?”彭元量一愣,思索了一下後,才謹慎地回答說道:“陛下,降雪增多,則融水必然增多……”
“那也就是說,黃河沿岸的冰雪融水,全都彙集到黃河之中了?”
趙煦繼續步步緊逼地問道,讓彭元量這個對水利工程、地理構造一知半解的宦官搜腸刮肚,都找不到證據來反駁。事實上,事情也是這樣的。在小冰河時期,黃河決口是常事。從上古時期的大禹治水說起,那時候也是冰河時期;而在正史上的明朝末年,僅僅是萬曆年間,在短短二十三年的時間裡黃河就決口了十八次之多。更彆說宋朝了,僅僅是在北宋,黃河及其支流共出現泛溢一百五十四次,平均每二到四年就有一次大的決口。僅黃河乾流大範圍泛濫和改道就有近八十次,災害範圍波及黃淮、河北等,這樣的環境深刻影響了北宋的軍事、經濟和政治走向。
軍事上,因為黃河決口帶來的流民,北宋朝廷不得不招募流民中的青壯,來杜絕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因為冗兵,北宋的財政被拖累;因為財政問題,北宋的貪官迭出,愚蠢的政治傾向,讓北宋常年處於鄰國的刀鋒威脅之下。可以說,北宋之所以滅國,黃河在其中出的力不少。
這就是小冰河時期的威力,強大到能讓一個王朝衰弱,也能讓一個王朝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