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宋朝之後的朝廷就知道了,哪怕蒙元說得再冠冕堂皇,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就是蒙元對漢文化的侵害;蟎清時期,中國陷入了停滯,何嘗不是愚民政策帶來的?而明朝時期的閉關鎖國,更是士大夫勢力推動,為的是自己在走私上麵賺得盆滿缽滿,而明朝朝廷卻窮得叮當響。
士大夫的嘴臉,張正書太清楚了,一邊用微言大義來抨擊對方,自己卻依靠著“奇技淫巧”,“小人喻於利”而賺得盆滿缽滿。所以張正書直接了當的戳穿了章惇的行徑,讓章惇啞口無言,根本反駁不得。
倒是趙煦對張正書的這個說法很感興趣:“哦,小子你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啊?”
“這個是真理,不是說法。”張正書淡淡地說道,“社會想要進步,則技術一定要進步。之前我們漢人的技術是淩駕於彆國之上的,所以漢朝在用鐵器的時候,趕跑了還在用青銅器的匈奴人。而今呢?看看我大宋周遭的那幾個國家,誰還不會用鐵器?要不是我點出,用煤炭煉鋼隻會煉廢鋼,怕是我大宋的武器,跟狄夷的武器一碰,就會斷裂,就會嗑出個大缺口吧?這就是技術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的,永遠不是高高在上的士大夫,而是士大夫看不起的工匠!”
說著,張正書還挑釁地看了章惇一眼,卻見章惇愣在那裡,被說傻了。
墨家的言論,其實章惇是看過的。
或者說,隻要不是腐儒,對諸子百家傳下來的篇章,都有所涉獵。其實,章惇也清楚儒家學說的死穴在哪,就是不能自圓其說。或者換個說法,就是儒家學說有漏洞,而且是很大的漏洞,是不嚴謹的。
但是,當場被戳穿,章惇還是有點掛不住臉麵,沉聲說道:“小子,你這話可有根據?”
“沒有根據,是我自己領悟的道理。”張正書也不托古言說,而是直截了當地承認這是他想出來的道理。好吧,其實這個在後世已經是公認的真理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惜儒家在這方麵極為抵觸,因為先進生產力和他們的主旨不符。哪怕儒家最後的思想境界是進入大同社會,可儒家的大同社會是向往三皇五帝之時的,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就是說,孔子傳人都有“法先王”的複古、崇古的念頭。
唯一有辯證思想的荀子,卻被孔孟傳人排除隔離在外,實在是不知所謂。
“自己領悟的道理,老夫第一個不相信,那三代之治時,為何天下大治?”章惇咄咄逼人地問道。
“那是因為上古時期人少、需求少,好管理。但你要想現在愚民的話,受傷的絕對是自己。”張正書下定義道,“看看現在我大宋的百姓,遠邁曆朝曆代,還能用舊方法,還能向往什麼三代之治嗎?扯淡,今人絕對要比古人強,是因為今人站在了古人的肩膀上,古人創造出來的工具,今人都能繼承發展!試問,如果今人不及古人,那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回到洞穴裡居住,每日茹毛飲血才行?”
章惇啞口無言了,他很讚同變法富國強兵的說法,但又明白,其實張正書是在挖儒家的根基,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