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毒計(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177 字 2024-03-24

四月初六,這一日是張正書和曾瑾菡兩人成親滿月的日子,此際已經草長鶯飛,黃河解凍。

在這段時間裡,大宋的朝堂可謂是風雲變幻。

首先是宋遼夏議和之事,按照原先的曆史軌跡,大宋是慫了。遼國陳兵雁門關外,磨刀霍霍。再加上大宋得了“恐遼症”,還沒打一仗呢,就不甘心地退出了“侵占”西夏的國土。可憐西軍將士拿鮮血和性命搏換回來的河山,就被朝中無恥之徒拱手送出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曆史上的北宋再也沒有機會滅掉西夏。而西夏舔舐完傷口之後,“臥薪嘗膽”到金兵南下攻宋,一舉破掉汴梁城,俘虜了徽欽二帝,西夏才瞅準西軍調出西北的時機,攻占了大片土地,甚至把折家將的祖墳儘起,鞭屍!

這樣憋屈的曆史,不太可能會上演了。

因為和遼國勾勾搭搭的西夏小皇帝李乾順政變“失敗”,被親生母親小梁太後幽禁了起來。而小梁太後雖然惱怒遼國想要鳩殺自己,可迫於滅國的形勢,不得不再次遵從了遼國來使的調停,遼國提出的條件她都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即便如此,小梁太後還是防著契丹人一手。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趙煦和大宋君臣看破了遼國的虛實,再也不怕耶律洪基虛張聲勢,要挾恫嚇了。隻要知曉了遼國的底細,怕是宋朝君臣都沒傻到那樣子吧?所以,西夏照樣壓著打,遼國來使呢則繼續虛以委蛇。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呼聲最高的,前往和遼國使臣談判的郭知章,不知道為何最終沒能被“委以重任”,反而是一旨聖意將他調離了汴京城,去當州府去了。派去和遼國使臣談判的人,居然是開封府府尹呂嘉問!

很多人都大跌了眼鏡,要知道呂嘉問這人的名聲可不怎麼好聽,甚至頗有“惡名”。要知道,在當初熙寧變法的時候,呂家的呂公弼想要上書彈劾王安石,反對新法。其實嘛,以呂公弼的影響力,是萬萬不及王安石在宋神宗眼裡的影響力的,所以這封信很有可能就是留中不發。

但是,呂嘉問把這封手稿偷了,遞給了王安石。於是,當事發之後,呂嘉問就坐實“家賊”的名聲了。

說實話,呂嘉問是有才能的,而且有常人不能及的大才,這一點也是張正書最為看重的——那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作為一個政客,張正書認為不擇手段根本就是生存之道,根本算不得惡。呂家有人不看好熙寧變法,就不準呂家其他人看好熙寧變法?這是什麼道理!親兄弟兩人為爭財產還有大打出手的,更何況隻是家族的一員?這也是為什麼呂嘉問在大宋朝堂這麼“獨特”的緣故了,哪怕是政治投機客蔡京,也沒有呂嘉問做得那麼出格的。

但恰恰是這樣,張正書才覺得呂嘉問可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