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工業力量初顯(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676 字 2024-03-24

張正書巧用激將法,算是把曾懋下半輩子都拴在造船作坊和航海技校上麵了。

和造船作坊一樣,航海技校初創,也是一排木頭房子而已。招募來的船員,算是短暫提供了一個住處。至於夥食什麼的,自行解決。其實,大部分船員都是本地人,根本不會想著在航海技校裡住宿、吃食,這就等於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至於日後怎麼樣,等把航海技校徹底建起來了,還怕沒有正規的宿舍和食堂嗎!

接下來的幾天,張正書開始放手了。

曾懋的工作效率確實很高,讓張正書都目瞪口呆的地步。這可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小老頭啊,拖著風濕病的腿,跑前跑後的,不僅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個造船作坊的框架,還一邊組織造船匠開始按照張正書所給的圖紙,開始建造新型帆船的模型。

這些造船工匠迸發出的活力,也讓張正書驚喜不已。

雖然帆船模型隻是模型,但除了太小之外,其他東西都是按照比例縮小的,所以建造不易。可這些個造船匠,居然能在十天之內,就把這新型帆船的模型造出來了,看著這些已經熬得雙眼通紅的造船工匠,張正書突然覺得,他這件事做對了。

沒錯,宋朝工匠雖然比曆朝曆代,甚至比明清時期更受尊重。但是,這隻是相對而言罷了。宋朝的工匠,地位仍然很尷尬。能為東家賺錢的工匠,會受到禮遇不假。但是,這些工匠的徒弟呢,就沒有那麼好的待遇了。

雖說名師出高徒,可按照中國人的尿性,技術都是不能外傳的,即便是對徒弟,也要留一手。真正的技術,都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如果沒有兒子,那才會全部傳給徒弟。

所以,張正書豎起招募大旗,這些前來應聘的工匠,都是這些舅舅不愛,姥姥不疼的工匠徒弟,在彆個造船作坊裡拿著最低的工錢,做著最多的活,卻不受尊重。張正書給了他們想要的工錢,想要的地位,他們豈能不努力乾活?

當看到這一艘新鮮出爐的新型帆船模型的時候,張正書感覺到他觸動了某一個怪獸。

蓬勃的力量,就藏在這些工匠的身體裡麵!

這就是工業的力量,這就是工業能帶來的變革!

雖然,張正書前一世沒有經曆過熱火朝天的集體勞作,但是他卻知道,憑借著這一股熱情,新中國才能快速恢複生產力!背後,就是千千萬萬的中國工人!

再看看西方老牌國家的崛起曆史,哪一個背後不是有工人的血汗在裡麵?但很可惜的是,進入新世紀後,西方國家過上了安逸的生活,忘記了要靠工業,要靠工人。而中國呢,憑借著數量最多,素質教育也不錯的工人,國力迅速增長,已經達到了讓米國都警惕的地步了。於是,貿易摩擦不斷,國際上下絆子,這種事屢見不鮮。

就和宋朝與遼國的關係一樣,大家都還保持著克製,最多互相打打草穀。

但是,一旦宋朝要得利的時候,遼國就跳出來當惡人了。

就拿這一次的宋夏之戰來說,遼國的調停已經到了軍事訛詐的地步。耶律洪基集結大軍到了雁門關外,磨刀霍霍的樣子,看來像是一言不合就要進攻。好在耶律洪基的底細趙煦已經看破,根本不慌不忙。除了調動禁軍前去防守,西北那邊該怎麼打就怎麼打。

這也是宋朝的底氣所在,雖然國庫一直赤字,但是隨著蜂窩煤作坊的興起,禁軍中逐漸剔除了老弱病殘,吃空餉的狀況也有所好轉。所以,禁軍的戰鬥力其實是增強了的。隻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遼國未必能在攻城戰中討到什麼便宜。而西夏,卻是第一個堅持不住了。

再說了,西夏的小梁太後對遼國已經不抱希望了。能想到鳩殺一國執政太後的國家,豈會是全心全意為西夏著想的?

隻不過,西夏的小梁太後還不想投降,隻能祈求著遼國能居中調停。現在,宋朝西軍還在打著興慶府,耶律洪基也開始更加步步緊逼,國際局勢驀地緊張了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