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麵結可比‘餶飿兒’大多了。”蘇熙笑道,“若是食量小的,四個就飽。”
張正書點了點頭,這麵結確實挺實在的,皮薄肉多,最是能治肚子。也幸好豬肉便宜,價錢低下,所以這麵結尋常人家也吃得起。往明州城裡看去,一排早點攤都是麵結攤子。
一碗麵結過後,張正書抹了抹嘴,覺得差不多了。也就是劉忠和史陌他們兩個,又要多了一大碗,稀溜溜吃完了才拍拍肚子。
“要找一家客舍麼?”
張正書知道,這宋朝可沒有客棧的說法,而且挺潮流的,叫做“旅館”、“客舍”、“旅舍”。至於客棧,那是宋代之後民間才出現的說法了。在宋朝,最流行的說法還是“客舍”。比如唐朝詩人王維的那首《送元二使安西》裡就有一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可見這“客舍”、“旅舍”的說法是唐朝就有的了。
也是穿越了宋朝才知道,後世那些背景唐宋的神劇,動不動就說客棧,能把不少有曆史素養的人都雷死!後世不是拍不出有質量的電視劇,而是編劇根本沒下功夫。這些事,找個曆史教授指點一下,完全就可以避免的錯誤。可是呢,改了嗎?並沒有。還有,那些個稱呼,張正書也是不想吐槽。唐朝、宋朝皇帝後、宮裡的妃子,一口一個哀家,哀你麻痹啊,人家是太後死了老公才叫哀家的,平常時人家都自稱我,或者“吾”。這些常識性的錯誤,居然還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電視劇裡,真的嗬嗬了。
甚至,皇帝太後都沒掛呢,諡號都叫出來了,真的讓人一秒鐘出戲!
幸好張正書回不去了,不然那些天、朝神劇,張正書能從服裝到語言,吐槽幾萬字!
蘇熙也有點尷尬:“小官人,要不你先隨我回家一趟罷……若是可能,就在我家住下了……”
張正書也知道,蘇熙這麼做完全是拿他當擋箭牌的。不過嘛,張正書也樂意做這個擋箭牌。畢竟像蘇熙這樣的人才難得,張正書怎麼對待都不為過。且不說他能獨自鼓搞出玻璃來,就是他那僅次於曾瑾菡的悟性,要是調、教得好了,那是百分百超過沈括,成為中國版的“牛頓”的。
“也好,那你帶路吧。聽聞你也是明州的富家子,倒要去看看明州的宅院,有個什麼新奇布置……”
張正書隨口一句,就幫蘇熙解了尷尬,蘇熙是感激不已。
投桃報李,蘇熙一路上儘職儘責地當起了導遊,在明州城裡指點著景點。
張正書知道,這明州城就是後世的寧波,是唐朝開元年間設立的州府。但這明州城嘛,確實不太大,跟後世的小縣城也差不到哪裡去。隻走了幾步路,就差不多逛完了。明州最為人稱道的,還是那港口,算是宋朝裡很大的港口了,怪不得朝廷會在明州設立市舶司。
最多的,還是沿海那些造船作坊,張正書有心去取取經,但苦於沒門路,宋朝工匠的戒備心也很重,怕是學不到什麼東西。
“小明啊,你家有造船作坊嗎?”
張正書隨口問道,要是能通過蘇家進入造船作坊那也不錯。
“沒有,隻有船隊……”
蘇熙說道,“小官人還想在明州買下一個造船作坊嗎?”
張正書搖了搖頭,說道:“一個造船作坊都吃不消了,還來第二個……”他是準備把杭州打造成一個宋朝航海基地的,為何還要在明州這裡設立分舵呢?要是造船作坊賺錢了,那就另當彆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