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稻花魚(2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639 字 2024-03-24

所以,張正書有信心把漢人,把中國拉回正軌。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從點滴做起,一點點從經濟基礎推動大宋的變革,來一場自下而上的變革,也是溫和的變革。

也是在宋朝而已,商業氛圍寬鬆。要是換了明朝,這種事根本不用想。

所以,史陌和劉忠無法理解,為什麼這種事張正書都放得下身段去做?不過,也正是這樣的小官人,才值得他們追隨啊!

與張康土攀談著,張正書甚至還不顧肮臟,脫掉鞋子、足衣(襪子)、外袍,卷起褲腳親自下田指導了張康土怎麼精耕細作。

原本,不管張康土也好,還是史陌也罷,都覺得張正書這是在班門弄斧。

結果呢,張正書隻用三句話就折服他們了:“在水稻田裡養魚,不僅可以清理雜草、害蟲,這魚還能吃稻花。小魚苗放進來,待得收成的時候,已經差不多長成大魚了。而且,這魚的糞便,還能做稻田的肥料……”

“這不可能罷,稻田裡,怎麼可能養魚呢?”史陌第一個跳了起來,滿嘴的不敢相信。

張正書卻笑道:“養彆的魚,怕是不行。但是,養鯉魚、草魚、鯽魚卻是可以的。這些魚很好養,而且也不用喂養,讓它們自行在水裡覓食就行了。不過,要在田裡養魚,還需要留一個小魚塘或著兩條十字深溝,以免在乾旱時讓魚進入有水的魚塘或十字溝避險。大家都知道,這幾十年來,氣候都是少雨的。所以,抗旱是很必要的。對了,我打算安排做一個自行灌溉係統給你,你要不要呢?”

張康土登時大喜過望,他當然知道這個“自行灌溉係統”是包括了水車、筒車、翻車在內的灌溉設備,他早就眼饞得緊了。

“有了自行灌溉係統,這稻田裡養魚也就是手到擒來的事了。”張正書笑道,“而且彆家彆戶需要用到這自行灌溉係統的時候,你也能外借。鄉裡鄉鄰的,多些互相幫忙也是可以的。”張正書當然不會隻是做好人,之所以要張康土這麼做,完全是讓村裡的農民都知道種植兩季稻和養稻花魚的技巧。

等明州城全都普及了這一項技術,那才真正稱得上是魚米之鄉!到時候,張正書遣人到明州來收購糧食,怕也簡單多了。大概猜到了張正書的用心,曾瑾菡也偷笑了起來。

“郎君為了獲得更多糧食,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啊……”

看著說著在田裡指點“江山”的張正書,曾瑾菡嘴角彎起了一個甜美的弧形。

待得兩人出了田壟,張正書就著溪水洗乾淨汙泥,穿上了鞋子後,張康土又熱情請他們到家中去做客。

張康土的家,其實就是一間小木屋。

看樣子是初初搭建不久,上麵的茅草都還是新鋪上去的。

“六叔啊,以後賺到錢了,怕是要換一間瓦屋才行。”張正書憂心忡忡地說道,“這明州很多台風,每年自夏季開始,一直到秋末,都有可能來台風。這台風有大有小,一旦來了大台風,怕你這屋子擋不住啊!”

前一世,張正書就是南方人,而且還是沿海的,自然知道這台風的厲害。再加上此時沒有天氣預報啥的,台風說來就來的,根本沒有反應時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