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隻能誘之以利(1 / 2)

大宋好官人 飄依雨 3709 字 2024-03-24

“小官人,我曉得哩。隻是還沒閒錢,等收成了稻穀,有了錢就蓋!”

張康土笑著說道,“是了,你嬸嬸去買些肉了,待會在這吃頓飯再走……”

張正書琢磨了一下,才說道:“要是考慮到台風的話,那怕是水車、筒車都要往小了造。萬一太大了,這受風的麵積就大了,怕是會被吹走的。”

“小官人果然博學多才,我怕是這輩子都學不會的了……”張康土歎了口氣,無奈地說道。

張正書笑道:“六叔不必如此,待得我的資金充裕了些,我再把李家村的技校搬過來,在明州這裡設立分校。到時候,六叔你的兒子、孫兒都能識字,都能學到更多技術。包括種田的,做工的,都能學……”

“小官人,你對我們太好了,我……我無以為報啊……”

六叔都感動得快要哭了。

張正書卻連忙說道:“六叔,你我同一姓,就不要說兩家話了。其實,我也是有自己的思慮的。不瞞你說,我在明州這也打算建立作坊,而且是不少作坊,需要大量的工匠。這工匠怕是彆個都不成,要自己培養才行。所以,技校是必須要建立的。”

張康土聽了這話後,雖然感激之心不減,但也沒有太激動了。也是,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張正書幫彆人,也就等於幫自己。張康土明白了這一點後,即便感激張正書設立技校,讓自家孩兒以後都能讀書識字。可這等讀書識字,並不能做官。要知道,在農民淳樸的思維裡,讀書不做官,那還不如不讀。所以,張康土打定了主意,待得賣糧食的錢攢足了之後,送兒子也好,孫子也罷,總該是要培養出一個官才行。

官本位的思想如此之重,也怪不得大宋隻是重商,卻還是沒有發展起資本主義來。沒有自由平等的思想,怎麼可能誕生資本主義來?

彆把資本主義當成洪水猛獸,雖然它確實會吃人。但這是社會進化的必經之路,可漢人卻硬生生把它給遏止住了。這就好比佛教在印度,並不禁葷腥嫁娶,可偏生到了中國就歪曲了一樣。不同的文化,自然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之前張正書也是隱隱的覺得不對勁,現在看起來,要形成資本主義,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最要緊的,就是讓世人知道,做商賈也好,做工匠也罷,隻要做得厲害了,一樣不比官差。

但是,在宋朝這裡,卻好像真的不容易。

曾瑾菡卻心道:“郎君的計劃,果然是一環扣著一環。如是下去,再過得五六年,怕是作坊都能成氣候了罷?”

張正書可不這麼想,作坊辦得再多,那也隻是有形無質。思想跟不上去,一切都是鏡花水月。

“說不得,回去之後,一定要把那《資本論》、《國富論》之類的書,全都整出來。說不得,我也要欺世盜名,做一回聖人了……”在張正書看來,開宗立派的,那都是幾百年不出一位的聖人。老馬就不用說了,事實證明他的哲學確實是真理,而且把真理詮釋得很透徹。

既然如此,張正書不介意讓老馬的思想,提前個幾百年問世。

一切都是為了拯救漢人和漢文化!

這些個念頭,隻是在張正書的腦海中一閃而過,他就恢複如常了。

改變國人思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唯有把實實在在的利益、地位都擺出來,形成共識,那才能比較得出優劣。就拿後世舉例吧,給你一個廳級乾部和給你做一個億元私企老板,你會怎麼選?怕是很多人都想選後麵這個吧,畢竟有名言啊——“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