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後世,這麼一把上好紫砂泥製成的紫砂壺,分分鐘要賣過幾百萬的。
但是嘛,在這年頭就沒啥價值了。畢竟泡茶還沒真正占領市場,大頭還是“點茶”。自然的,紫砂壺的妙用就體現不出來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張正書鑽了個空子,一下子訂做了三十多把紫砂壺,好像寶貝一樣供了起來。沒辦法,紫砂泥是有限的,特彆是上好的紫砂泥。
所以,彆看隻有三十幾把紫砂壺,要是紫砂壺的概念被炒起來了,這些就是天價紫砂壺了,可以當傳家寶的。
現在嘛,也就張正書當做寶而已。
世界上的東西就是這樣的,沒有炒作起來的時候,一文不值,炒作起來了就值錢了。
比如鑽石,事實上地球上的鑽石礦不知道有多少,而且鑽石除了硬之外,能切割玻璃之外就沒啥用處了。哪怕是在宋朝這裡,張正書也找到了不少小型的鑽石,就是拿來切割玻璃的。而經過無良鑽石商的炒作,刻意少量開采鑽石,才把鑽石的價格給炒上去。
後來鑽石礦多到捂不住了,比如在非洲不知道發現了多少鑽石礦,這些鑽石商又炒作切割鑽石的概念,什麼黃金比例切割,完美六麵、八麵……反正就是一句話:我們的鑽石是最厲害的,其他鑽石都是渣渣!這些鑽石商還成立了鑒定協會,經過他們認證的鑽石才是天然鑽石。這種又做裁判又做運動員的事情,這些鑽石商做起來一點都不臉紅。
到了二十一世紀,這些鑽石商就編不下去了。因為人工合成鑽石來了,從外形上說,人工鑽石的賣相比天然鑽石的更好更完美!看看,這就是炒作的力量!
不過嘛,好東西是不用炒作的,它一樣值這個價錢。
就拿這個紫砂壺來說,等炒茶興起之後,它一樣會被人發現用來泡茶的好處。那麼,紫砂壺的價錢也會一路走高。等上好的紫砂泥用完了之後,這些個上好紫砂泥製成的紫砂壺自然也就值錢了。
鑽石則不同,鑽石商那擺明了炒作和欺騙,但偏生女人就吃這一招。
說實話,鑽石可能就比水晶值錢那麼一點點罷了。這還是在宋朝而言,等去到二十一世紀,可以通過高溫高壓合成人工鑽石了,那鑽石真的是比什麼都便宜了。當然了,那些鑽石商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的花樣多的是。比如,鼓吹天然鑽石比人工鑽石好(事實上什麼儀器都檢測不出來人工鑽石和天然鑽石的區彆);比如製定行業標準,自己卻充當裁判;比如以切割工藝複雜標榜自己的做工,卻絲毫不提材料二字……
而張正書自然不屑於去做這種事,他也沒炒作紫砂壺——而實際上也就隻有他才明白紫砂壺的好處而已。
一旁的王慶看著張正書悠哉遊哉的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要不是他們是盟友關係,王慶早就翻臉了:“你倒是出個主意啊,好歹也讓咱家回去交差不是?”
張正書瞥了他一眼,說道:“倒是有個法子,就看官家想不想用了。”
“你且說說看,咱家斟酌一下……”王慶也有心理準備,張正書每次出的主意,都是駭人聽聞的,差點沒把他的小心肝給嚇壞了。
張正書好整以暇地說道:“利用報紙的力量。”
“報紙的力量?怎麼個說法?”
王慶不太明白,這報紙有啥力量?難道,還能叫那些文官鬆口嗎?